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向社会发布了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向社会发布了15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科技新成果,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也是真正的“互联网之光”。

B. 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亮点明显,除首次使用特大型降落伞外,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系统来提升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的乘坐舒适度。

C. 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自觉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D. 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他在音乐层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而是因为他“给歌曲带来诗意的表达方式”。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辨析。首先应浏览选项,找出有标志的典型病句进行排除;然后对剩下的句子进行压缩,保留主谓宾,再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等问题,如主干没有问题,就要来分析修饰成分,一看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二看修饰语的顺序。A项偷换主语,“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也是真正的‘互联网之光’”的主语应该是“15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科技新成果”;C项成分残缺,应在“自觉”前面加“让他们”;D项“理由……是因为”句式杂糅,可以去掉两个“因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较于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九华山,紫蓬山似乎名不见经传,但谁又能想到,历史上,它曾是淮军将领的摇篮。

②虽然苏轼一直被卷入政治漩涡中,但他风光霁月,超脱于蝇营狗苟的政治斗争之外。

代沟之说,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要消除代沟,只能潜移默化,子女对父母未便耳提面命

③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大学问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学家。

④从中国书法史来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的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艺术作品的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历史专业出身的石晓明,不愿像其他同学一样埋首钻研,皓首穷经,著书立说,而是毅然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⑥《本草图经》中年代较早的一些版画,因为出于各地画师之手,风格判若云泥,精粗详略 也有差异,但总体水平较高。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追求美德的决心。

(2)苏轼在《赤壁赋中》渲染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感染力,赞美其尾音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结尾处再次感叹蜀道的艰难,比上青天还难,最后慨叹“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濒遭贬官。曲江:唐朝时候是游赏胜地。经眼:从眼前经过。翡翠:翡翠鸟。麒麟:石麒麟墓饰。

1.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而且有对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 “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都引起诗人的惆怅,“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 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 颔联两句不但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欲”等虚字的大量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艺术成就。

E. 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作者慨叹盛衰兴亡、物是人非的伤感。

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中作者“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继昌,字世长。初,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颇不悦。

开宝五年,继昌迁如京副使。后入为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等同受诏进讨,寨于城西门。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亟止之不听,因独还砦。贼果闭关发伏,有终等仅以身免。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城中战声,泣请引去。继昌曰:“当俟主帅命。”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

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阁门使。俄以目疾求归京师。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真拜刺史。继昌以疾表求休致。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帝知之,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二年冬,卒,年七十二。

继昌为治尚宽,任峡路时,与上官正联职。正残忍好杀,尝有县胥护刍粮,地远后期,正令斩之,继昌徐为解贷焉。郑伸者,早死,其母贫饿,尝诣继昌乞丐。继昌召见,与白金百两,时人称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B.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C.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D.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婚配。据《宋史》载,驸马尚主后,在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与父亲同辈。

B. 开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个年号。

C. 主帅是统率军队的最高将领,其麾下辅佐的副将称“裨将”。“三个臭皮匠”是对“稗将”的谐音讹传。

D. 休致本义是将职位还给朝廷,官员可因年老或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休致后仍然可能被朝廷重新启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继昌忠于职守,不临阵脱逃。在平定王均叛乱时,他不因主帅身陷困境而率部逃脱,仍然等候帅令调遣。

B. 李继昌足智多谋,打消贼人戒备。叛贼首领喻雷烧用金带行贿,继昌假意收下,使贼人放松警惕,后为民除患。

C. 李继昌为政有方,宽严兼济。他严苛执法,使大名府税收增加;他宽厚待下,使护刍粮误期的县胥免遭一死。

D. 李继昌深得圣心,颇为皇帝倚重。他以目疾求归,稍有好转就被委以重任;得知他赴公主寿宴,皇帝特意恩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2)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 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1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 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 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曰01版)

附图:

材料二: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囯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其实,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栽体不同?

(摘自2014年4月23曰《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2014年4月25日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造成了危机。

B. 材料一表明中国人主要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和网络浅阅读现象,并不是很严重。

C. 材料一对阅读现象的考察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像新闻评论,其新闻价值有限。

D. 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嫌疑。

B. 相对而言,《中华读书报》的专业性最强,《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和专家言论,还是显得不够专业。

C. 对于同一阅读现象,“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 “屏奴”“网络浅阅读”等用词的区别,表征了媒体的利益倾向。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全民。

E. 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的阅读形式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