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B 【解析】试题分析: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使用错误。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④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使用错误。⑤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使 用错误。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峥嵘    陷阱     干练坚决       勠力同心

B. 寥廓    喋血     皆为戮没       浪谒飞舟

C. 桀骜    笙箫     万户候        陨身不恤

D. 苍茫    租赁     竟自由        义气用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gě)   视(wǔ)   樊期(yū)   挥斥方(qiú)

B. 骂(chì)  酒(zhī)  青(xìng)   若不秦(què)

C. 薄(fěi)    颓(pǐ)   参(shèng)  人忧天(qǐ)

D. (zǎi)  长(gāo)  (nì)       古夜而出(zu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 “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 “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 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 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否?”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 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B.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C.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D.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乃造焉                 造:到……去

B. 却行为道                     却:退

C.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达到,及

D. 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超过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 故事。

B. 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C. 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 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说的是国家大事,愿先生不要泄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2)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