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最能概括横线后面一段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

下列词语中,最能概括横线后面一段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许多国外专家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努力和行动得到了外部的认可和赞誉。在新常态下,虽然也面临不少困难,但中国坚决不以邻为壑,而是采取负责任的大国态度,积极作为,断腕改革,以非凡的勇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待周边国家,以“亲诚惠容”之态度,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之原则,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新常态下,中国崛起的进程会继续,也会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繁荣与发展注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A. 脚踏实地     登高望远    B. 谦恭诚善     恒必有果

C. 睦邻友好     与人为善    D.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B 【解析】试题分析: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谦恭诚善:指待人谦敬有礼诚恳善意。恒必有果:持之以恒必有效果。睦邻友好:邻里之间友好相处。与人为善:原意指偕同别人一道做好事行善,现指善意帮助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意思是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本段话三层意思:一是当下中国新常态内政外交,得到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肯定。二是中国将继续不遗余力的做好国内改革工作,同时还最大诚意、善意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三是强调中国崛起的进程将对世界带来更多利益。所以,重点突出一个“坚持到底,才能有更多收获”的道理,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梨花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

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昔,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

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选自2012年11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完全错误的两项是(    )(    )

A. 奶奶上山挖野菜,摔伤了两条腿,金先生看过后认为,如果调养得好,可以保命,但两条腿是治不好了。

B. 父亲把奶奶背回家,奶奶要求住北屋,因为北屋的阳光好,奶奶怕死,所以想多晒一下太阳。

C. 奶奶喜欢支使父亲,躺下来不久,就让父亲去搬梨花箱。梨花箱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奶奶看得很重。

D. 这篇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父亲对奶奶的厌烦之情就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E. 这篇小说描写了奶奶摔伤腿后把自己饿死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内容,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离骚》一文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文中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4)《逍遥游》一文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逍遥游》中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梁益二州刺史,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值刘裕诛夷司马戚属,叔父宣期、兄贞之并为所杀。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江。自历阳西入义阳、竟陵蛮中。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与司马顺明、道恭等所在聚党。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刘裕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害楚之。楚之待谦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自来,欲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之,曰:“将军为裕所忌惮,愿不轻率,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曰:“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谦遂委身以之。

从世祖征凉州,功赐隶户一百。义隆遣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以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入,击走方明,擒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蠕蠕乃遣奸觇入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楚之曰:“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陪葬金陵。

(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江         济:渡过

B. 楚之待谦甚厚                   厚:宽厚

C. 果自汤药往省之               赍:携带

D. 谦遂委身以之                 事:侍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参军杨承祖所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 欲杀之                      求假暂归

C. 出匕首于席下                投水而死

D. 功赐隶户一百                五百岁为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却斗志昂扬。他生逢晋末动乱,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但最终还是稳定了阵脚,希望有所作为。

B. 司马楚之能诚恳待人,赢得士人的敬重和爱戴。他不仅团结了司马顺明、道恭等人,还用真诚感化并收纳了刘裕派来刺杀他的人。

C. 司马楚之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他以假节身份督战关中诸军,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仇池,战功卓著,得到了皇上的赏赐。

D. 司马楚之有着过人的智识。他在随皇帝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4.用(/)给文言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3处)

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①浆:水;②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

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