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雀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鴳宋荣子朝菌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可见落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有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桎梏为桎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逍遥”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只有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才能逍遥。

B. “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

C. “逍遥”即是对己、功、名的去除,达到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

D. “逍遥”不属于道德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庄子在《齐物论》篇中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似乎反对“逍遥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的猜想。

B. 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要破除依待,理解逍遥,郭象认为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来说。

C. 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是因为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

D. 我们只要同于成心的知见,落入了大小、长短、夭寿、高下等对待关系之中,就永远无法达成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那么对他在《逍遥游》中“小年不及大年”的这一讲法就不可执实。

B. “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

C.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

D. 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

 

1.D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逍遥’不属于道德境界”和“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错,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身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选项妄加猜度。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大鹏仍然值得小鸟羡慕”无中生有。文章第二段最后说的是“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8月25日,成都突降暴雨,当地某所职校的教师为了不让没带伞的学生们冒雨赶回宿舍,一个挨着一个为学生撑起雨伞,上百名教师从教学楼一直连到宿舍楼门口,以“人墙”的形式为学生们搭起了一条风雨廊桥。这道“人墙”一经报道,便引起了极大关注。有人表示“感人”并“点赞”,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未必是好事。

你如何看待这件事?请以“我看‘人墙’”为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是传媒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生,日前惠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

B. 老赵的雕塑获得了国际大奖,好友纷纷到他家里道喜。面对一片啧啧称道,老赵连说“过奖,过奖!”

C. 听说母校今年要举办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主题团日活动,我一定会拨冗前往,再次感受团的温暖。

D. 这次事件,我有一定的责任,平日只顾忙工作,对令嫒失于管教,给学校抹黑了,还请校方多多包涵。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家平台日接单量达2000万份。按照每单消耗3个塑料餐盒估算,外卖平台日消耗塑料制品超过6000余万个。

B. 作为一种新突显的社会现象,校园欺凌与暴力的防治难点在于,它溢出了现有的制度与法律边界,若不对之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难免力有不逮。

C. 让老年人群体拥有更为多元化的生活,既需要公共投入、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持续跟进,也需要商业及时嗅到“商机”并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D. 秉持以互利共赢为理念,着力发挥互补优势,金砖国家一定能汇聚成更大的合力,不仅更好地惠及五国人民,也必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董卿在采访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时,以跪地的身姿,附耳提问,专注倾听。这一幕,就是对尊敬师长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最生动鲜活的言传身教

② 随着《战狼2》的大火,她迎来了一个前途无量的未来!十年后从好莱坞再次回到国内发展,这次的迅速走红对卢靖姗来说是众擎易举

③《白鹿原》系陈忠实的代表作。据不完全统计,《白鹿原》已发行逾200万册,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评论界认为这是一部不赞一词的作品。

④ 孔子的弟子颜回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一个贤者,他虽然过着别人不堪其忧的数米而炊的日子,但却能身处其中,不改其乐。

⑤ 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很多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研究,一致认为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⑥ 这里的雕塑形态各异,美轮美奂,有吹萨克斯的乐手,有霸气外漏的恐龙……吸引了众多游客欣赏拍照,其中更蕴含着雕塑家运斤成风的高超技艺。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⑤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湘夫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广阔而雄浑的秋景图,从而渲染意境氛围,并开创“悲秋”情结。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诸葛亮功业未就而身死,让英雄人物悲痛不已。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草色青青,鸟鸣动听,如此美景却无人欣赏。

(4)陆游在《书愤》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年华逝去,空自期许却无法施展抱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诗人早年充满豪情壮志,不知世事艰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