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知其不可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言之必可行也。(《克己复礼》)

_________________,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克己复礼》)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政以德》)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晓来谁染霜林醉 往者不可谏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八佾舞于庭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僮”“谏”“佾”“拱”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一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应题目。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妈妈”时代

老愚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宠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妈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妈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不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优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峰,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12月4日,有删改)

1.对抢购“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这种现象,作者有怎样复杂的心情?

2.请简要阐释“文化方便面”的内涵。从“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这一现象,请分条概括这个时代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追求。

3.文章用“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去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结尾,其意图是什么?

4.综观全文,你如何看待“文化奶妈”这一人文科学领域的传承方式?请就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子路从而后》章,完成相应的题目。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遇丈人                      (2)其杖而芸:                    

(3)欲其身:                    

2.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明日,子路行以告。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查看答案

199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斯大学教授、化学家罗伯特F柯尔说:“本世纪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世纪,但下个世纪显然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克雷格文尔特预计:“生物世纪将首先光临三个领域——医药、环境治理和农业。”

以污染治理为例。新的研究表明,在进化过程中,自然界反复地在微生物中增加或者除去一些基因,很像工程师细调计算机时所做的那些增添和删除软件的常规工作。但是,如果自然界能够做到,今天的基因操作者们也能做到,这就产生了一个称为“基因组工程”的新学科领域。

文尔特和其他一些目光远大的人幻想着借助生物的力量建立一种更清洁、效率更高的经济,这些生物能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清除垃圾、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等等,从而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污染问题 。文尔特说,基因组工程“已不再是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内容”

实际上,第一阶段的一些步骤已经开始实施了。4年前,华盛顿卡内基学会植物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克里斯萨默维尔为了把塑料嵌入一种芥类植物而分离出一种基因。这种基因把这种芥类植物变成了生产塑料的工厂。

CALGENE公司的科学家最近取得的一项发现也同样令人兴奋。该公司的科学家发现了控制植物纤维形成的一种酶。生物化学家为寻找这种酶耗费了30年时间。用基因技术促进这种酶有可能培育出纤维素含量高得多而细胞壁的其他成分少得多的树木。由于这些次要成分使纸浆和造纸流程产生污染而效率不高 ,因此科学家们说,这种基因工程树可能有助于使这个重要行业变得清洁。

1.下列对“基因组工程‘已不再是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内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正设想靠生物力量使生产行业更清洁、效率更高。

B. 科学家对生物基因的话题已由幻想逐步走向实质研究。

C. 生活中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D. 人们正努力用生物力量防污染,用无机物取代有机物。

2.下列各项中对“基因工程树”的优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含有控制植物纤维素形成的特殊的酶。

B. 纤维素含量高,细胞壁的其他成分少。

C. 可能使以木材为材料的造纸业不再有污染。

D. 能使造纸业的生产效率有很大提高。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领先的“基因工程组”已迈入假想与实验并行阶段。

B. 当今,起领头作用的科学家只能掌握除去生物基因的技术。

C. 创建无污染,高效率的经济项目是生物技术的使命之一。

D. 凭现有基因知识,还很难预测生物世纪受惠的全部内容。

 

查看答案

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 《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 《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 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B. “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侯。

C. 古代认为大伦有五条,即君臣有思、父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