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祈求 蔡其矫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 我祈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祈求

蔡其矫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

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

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

跌倒有人扶持;

我祈求同情心——

当人悲伤,

至少给予安慰,

而不是冷眼竖眉;

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

每一天都涌流不息,

而不是这也禁止,那也禁止;

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

没有谁要制造模式,

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

我祈求,

总有一天,再没有人,

像我作这样的祈求!

1.诗人在这首诗中祈求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

2.诗人以“祈求”开始,以“不再祈求”结束,是否矛盾?为什么?

 

1.作者祈求的是自然环境和谐、爱情自由、人间温暖、知识传播不被禁止、言论自由等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和正常的生活需求。 2.不矛盾。结尾“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作这样的祈求”,正是对前面一连串祈求的否定,祈求是为了不再祈求,深化了主旨。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诗,将诗人祈求的内容分层归纳,即可得出答案。前三句“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说明诗人祈求的是自然环境和谐;“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祈求的是爱情自由不被讥笑;“跌倒有人扶持”到“而不是冷眼竖眉”这五句祈求的是人间的温情;“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到“那也禁止”四句祈求的是知识传播不被禁止;“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三句,祈求的是言论自由;结尾两句则表达了对自由民主的正常生活的渴望。 2.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答出开头和结尾是否矛盾,然后阐明理由。从全诗来看,诗人在开篇提到的“祈求”,祈求的是正常民主自由的生活,也就是说这样的生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结尾诗人又说“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作这样的祈求!”没有人有上面那样的祈求了,也就意味着诗人所期盼的生活实现了,所以说诗人的“祈求”是前后一致的,并不矛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1.虚实结合是第一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2.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理解并欣赏歌词《雾里看花》,完成下面小题。

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涛走云飞,花开花谢,

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烦恼最是无情夜,

笑语欢颜,

难道说那就是亲热,

温存未必就是体贴,

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哪一句是情丝凝结。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看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1.这首歌词耐人寻味,告诉人们什么?

2.歌词中“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通过“借我”的直接反复,表达___________的愿望。

3.结尾处三个语意相近的叠词的密集运用,用意何在?

 

查看答案

阅读杜运燮的诗歌《井》,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一节中“我是静默”,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你们”指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B.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C.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D. 我的我/要爆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

B. 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理工科大学生们,现在却多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

C. 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

D. 该公司生产的餐盒,以玉米为原料,克服了蒸发残渣超标,有异味、渗漏、负重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陷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