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著作等“心”比著作等“身”更为重要。著作等“身”,__,具有可统计性;而著作等“心”,则是研究成果精神层面的驻扎,无法计算。“著作等身”一般是对学者从事研究工作的赞颂,确实有许多著名学者以著书立说的丰硕成果令人敬仰。但是,__,而学问是主宰著作的灵魂,因此,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地位和名声,__

 

①是研究成果物质层面的度量; ②著作只是承载学问的外壳; ③绝不能以著作等不等身为标准 【解析】试题分析:由①后面内容“而著作等‘心’,则是研究成果精神层面的驻扎”,可推断出著作等“身”后的内容是“研究成果物质层面的”;②后的内容可由“但是”推断出“著作只是承载学问的外壳”; ③处内容是对前面的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请选出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

A.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B. 我校拟筹办150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

C.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

D.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白宫发言人厄尼斯特称美国仍恪守一中政策,指出台湾和台美关系都不应是谈判筹码,讨价还价并不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并称破坏一中政策恐给美国和中国合作带来破坏性后果。

B. 学校与三位同学的家长反复进行沟通,亮亮和妈妈向明明及其父母当面致歉,军军的家长也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了教育,但亮亮和军军的家长不认可此事是校园欺凌行为,故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C.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词,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缘于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甜美的忧郁”的境界。

D. 近年来,以安倍政府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政治力量,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的迹象十分明显。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问题密集爆发,引起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广泛质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冰岛与法国一战,“最大黑马”在上半场就连吞4弹,比赛至此没有了悬念。尽管冰岛队之后依旧“负隅顽抗”,但人们知道,所谓的惊喜就此终结,己经走到了尽头。

②《惊天绑架团》被誉为是“2016年度最烧脑的犯罪剧情电影”,但观众反映,后面的故事那真的看的不知所云 

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的新结构、新模式、新动能、新方位等一系列新特征正在逐步孕育壮大,即将破茧而出,成为主导中国经济的崭新力量。

④“寻找‘济南工匠’活动启动后,我发自内心地为这次活动点赞,因为它就像一把号角,可以促进‘工匠精神’在美丽泉城薪火相传。”济南中桓商城总经理刘磊说。 

⑤在司仪主持下,朱彦民跪请范增先生入座,向先生敬献束修,行三鞠躬、三叩首大礼。从此,朱彥民正式忝列门墙,成为范先生的入室弟子。 

⑥《永远在路上》播出了某市原市委书记经常在高档会所玩到凌晨两三点,贪图享乐,俾昼作夜。所有这些消费都是由企业老板买单。最后他受到中纪委处分。

A. ③④⑥    B. ①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说,大家都称赏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更加努力;大家都批评他,他也不会沮丧不安,是因为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写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即 事

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①这诗是杜甫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②“皛皛”,又作“皎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长”字,提领全诗,既写巫峡之长,也写暮春之长。

B. 第二句写皎洁的云悠悠飘浮,因为日光的照耀更显壮丽。“云浮日光”为写雨的到来铺垫。

C. 第三句描绘雷雨千峰的壮丽场景,第四句写出了雨后花残的凄凉图景。

D. 五、六句写过水翻回的黄莺与冒雨衔泥的燕子,以黄莺的狼狈、娇弱,衬托燕子不惧风雨的豪壮。

E. 诗人充分调动感官写景,既有“云浮日光”“黄莺过水”“燕子衔泥”的视觉形象,又有“雷声忽送千峰雨”的听觉形象和“花气浑如百合香”的嗅觉形象。

2.杜甫曾在《去蜀》一诗中写道:“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即事》写于离蜀途中,请结合尾联内容,理解全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