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白宫发言人厄尼斯特称美国仍恪守一中政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白宫发言人厄尼斯特称美国仍恪守一中政策,指出台湾和台美关系都不应是谈判筹码,讨价还价并不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并称破坏一中政策恐给美国和中国合作带来破坏性后果。

B. 学校与三位同学的家长反复进行沟通,亮亮和妈妈向明明及其父母当面致歉,军军的家长也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了教育,但亮亮和军军的家长不认可此事是校园欺凌行为,故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C.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词,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缘于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甜美的忧郁”的境界。

D. 近年来,以安倍政府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政治力量,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的迹象十分明显。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问题密集爆发,引起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广泛质疑。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题中,B项,三位同学的家长有歧义;C项,成分赘余,“原因之一”和“缘于”语意重复;D项,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不能并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冰岛与法国一战,“最大黑马”在上半场就连吞4弹,比赛至此没有了悬念。尽管冰岛队之后依旧“负隅顽抗”,但人们知道,所谓的惊喜就此终结,己经走到了尽头。

②《惊天绑架团》被誉为是“2016年度最烧脑的犯罪剧情电影”,但观众反映,后面的故事那真的看的不知所云 

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的新结构、新模式、新动能、新方位等一系列新特征正在逐步孕育壮大,即将破茧而出,成为主导中国经济的崭新力量。

④“寻找‘济南工匠’活动启动后,我发自内心地为这次活动点赞,因为它就像一把号角,可以促进‘工匠精神’在美丽泉城薪火相传。”济南中桓商城总经理刘磊说。 

⑤在司仪主持下,朱彦民跪请范增先生入座,向先生敬献束修,行三鞠躬、三叩首大礼。从此,朱彥民正式忝列门墙,成为范先生的入室弟子。 

⑥《永远在路上》播出了某市原市委书记经常在高档会所玩到凌晨两三点,贪图享乐,俾昼作夜。所有这些消费都是由企业老板买单。最后他受到中纪委处分。

A. ③④⑥    B. ①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说,大家都称赏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更加努力;大家都批评他,他也不会沮丧不安,是因为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写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即 事

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①这诗是杜甫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②“皛皛”,又作“皎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长”字,提领全诗,既写巫峡之长,也写暮春之长。

B. 第二句写皎洁的云悠悠飘浮,因为日光的照耀更显壮丽。“云浮日光”为写雨的到来铺垫。

C. 第三句描绘雷雨千峰的壮丽场景,第四句写出了雨后花残的凄凉图景。

D. 五、六句写过水翻回的黄莺与冒雨衔泥的燕子,以黄莺的狼狈、娇弱,衬托燕子不惧风雨的豪壮。

E. 诗人充分调动感官写景,既有“云浮日光”“黄莺过水”“燕子衔泥”的视觉形象,又有“雷声忽送千峰雨”的听觉形象和“花气浑如百合香”的嗅觉形象。

2.杜甫曾在《去蜀》一诗中写道:“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即事》写于离蜀途中,请结合尾联内容,理解全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 康熙: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

C. 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D. 服阙: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 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保守僵化。

C. 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 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重

朱以撒

①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它的含意太飘渺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②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③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④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⑤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⑥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⑦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⑧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⑨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⑩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来省会初期,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习俗。

B. 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C. 食物难以下咽,二姨却以庄重的神情用心品尝,甘之如饴,因为她对造物主心怀感恩。

D. 繁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失去庄重之心,所以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2.从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对文末画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