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吴三钱 马犇 吴鞠通是中医学界避不开的代表性人物,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吴三钱

马犇

吴鞠通是中医学界避不开的代表性人物,就像曹雪芹不会从文学史中消失一样。当淮城人得知吴氏在京城医界声名鹊起时,很多淮城人入了学习中医的大潮。

尤其是孩童,多朝读儒经、暮诵医典,淮城代有名医出,均承继吴氏的理论和医术,该群体史称“山阳医派”。

吴三钱是吴鞠通的后人,他没去京城,甚至从未离开淮城一步,一生救死扶伤。医铺总要有堂号,先人的堂号叫问心堂,问心堂早已毁于兵燹,有人建议吴三钱恢复问心堂,吴三钱婉拒。他为人谦逊,为避免问诊有误砸了先人的牌子,遂另立医铺,名之养心堂。

一字之差,其志尽显,他是要尽己所能,养护好自己和病患的心,养护好先人传下来的医术与医道。

吴三钱擅长食疗,或单取食材当药,或将食材配上中药为方。止咳,多数人用冰糖雪梨,吴三钱有他方,他会让病人将一个鸡蛋打在瓷碗里,放入数粒冰糖,不搅拌,上锅蒸至固状,吃上两至三次,白天夜里,咳声全无。

夏季,淮水泛滥,城区内涝稀松平常,大水过后多有疫情。有一年,水势太大,很多民房被淹,疫情肆虐,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皆有人撒手人寰。直觉使然,吴三钱背起药箱,领着徒弟们,自西到南,再由东向北,绕城一圈,一路上救活很多危重病患,连续数夜没睡一个完整觉,吴三钱的鞋、裤脚破了,腿脚也烂了,脚指甲掉了几个。

他被徒弟们抬回养心堂,徒弟们替他继续走街串巷,妙手回春。一日,有个病人,任凭徒弟们怎么使药,也不见其效,病者似已昏死,家人已经备好寿衣、棺材等丧葬用品。病者家早年对吴家多有恩惠,徒弟们刚入养心堂就听师傅郑重其事地说过,他们一来不敢怠慢,二来“不试不罢休”,果断将病者抬至养心堂。

吴三钱一瘸一拐地走到病者面前,强睁起极度困倦的双眼,继而闭目思之,拿起毛笔,蘸了蘸墨,颤抖地写好药方。徒弟按方抓药,药量精确到钱。堂有堂规,疫病期间,无论何人求医,分文不收。病者家属刚欲下跪,吴三钱用尽全身的气力示意他们赶紧回去。

三天后,病者可下地干活,与常人无二,他做了块称赞吴三钱医术的匾,领着全家送至养心堂。四邻围过来看热闹,有几人自发拿出鼓和唢呐,配合送匾的人给吴三钱致谢。

养心堂大门紧闭,仔细听,能听到后院有妇人、小子哭泣,大伙儿忙敲门,一个徒弟拉开门缝,探出脑袋,请大伙儿安静。原来吴三钱积劳成疾,已先走一步。送匾的人和众街坊大声哭号,欲将匾放在棺材旁,且集体为吴三钱守灵。

徒弟们都出来了,他们坚决拒收致谢匾,并谢过街坊,央求他们回家。送匾的一家人大为不解,场面陷入僵局。就在此时,有个小徒弟与那康复的病者耳语,眨眼的工夫,这家人扛匾离去。

他们照着小徒弟的指示,在自家户对内侧挪开一块青砖,砖下有封信,信中写道:“我知你此刻已痊愈,请莫谢我,因我开方有误,有一味药多写了三钱,虽结果无碍,但方子有错谬,此病并非我所医好的。致歉。”信笺上有血痕。正如小徒弟所述,信是吴三钱回光返照时所写。

此事传遍淮城,吴三钱这个称呼是这时诞生的,淮城中医皆以其为楷模,淮城人每有病痛,多会想起这个响亮的名字。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吴三钱”这个名字的来历颇具旨趣,且作为标题耐人寻味,既是对于吴三钱事迹的赞扬,又是对于这类人的客观评述。

B. 文章开头,以曹雪芹喻吴鞠通的医道盛名,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联想,并形成人物的最初认识。

C. 吴三钱为人至善且不迂腐,在灾难面前甚至牺己利人,走街串巷,以一己之力拯救病危之人,具有医德之心。

D. 全文巧设伏笔,以伏笔升华文章主旨,让读者在伏笔的刻画中认识吴三钱这号人的身份特质,且在伏笔而上更具有赞扬之声。

2.简要从不同角度对吴三钱的身份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文本内容及提示,试推断出小徒弟与病者耳语的内容,并说明这样安排的用意所在。

 

1.D 2.身份:是一个有医德、善心、原则且医术高明的人 角度:(从徒弟、同行、病者、自身等分析,一点两分,合理即可。 3.内容:师傅临走前跟我说,若你已病愈,并极力致谢的话,请你回去找一封压在青砖下的信,那样你便会明白。 作用:①合理衔接下文,提高文章旨趣②为下文升华文章主旨作铺垫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吴三钱”作为标题,并无褒贬之意的作用;B项“并形成人物的最初认识”表意模糊;C项并非是以一己之力,还有其徒弟。 2.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从不同角度对吴三钱的身份特点进行分析,从徒弟、同行、病者、自身等分析。如身份:是一个有医德、善心、原则且医术高明的人。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推断出小徒弟与病者耳语的内容,并说明作用。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他们坚决拒收致谢匾,并谢过街坊,央求他们回家。送匾的一家人大为不解,场面陷入僵局”“在自家户对内侧挪开一块青砖,砖下有封信”等分析,师傅临走前跟我说,若你已病愈,并极力致谢的话,请你回去找一封压在青砖下的信,那样你便会明白。作用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哲学的一种新定义

老子认为,“自然”的状态和趋势就是我们本然存在的态势。这在文中明确地反映出来,如:“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希,言自然”;“道法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根据这些章句的意思,道、德本身,人和万物所遵循的都是“自然”。现在要看,自然的恰当内涵是什么?换句话说,自然指的是何种态势?

《庄子·天下篇》里说老子思想“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句中的“常”字,历代注疏家很看重,但是意见纷呈。“常”字乃是老子哲学独立概念之一,应该沿着老子总的哲学思想同时参照《老子》通书细加辨析。

《老子》中“常”字屡次出现,有重要的独立概念意义的如“常德”、“习常”、“复命曰常”、“知和曰常”。这里的“常”字一定程度上含有“常理”、“律则”、“规律”诸种意思,但是从整体上看,释为“正常”则更加贴切,以便沟通古今语境变迁的障碍。基于这样的看法,老子许多思想命题都可以转换为关于可能性、必然性等模态性的哲学表述,老子是在讨论万事万物在整体上的关联状态与转化的态势,并且他试图掌握的是这些态势中正常的态势。

在老子眼里,世界是运动的,运动体现为过程,过程有多种可能趋势和状态,不论“变”与“不变”、存在抑或超越,凡事态都是有“常”、有“正”,即有稳恒、平衡、正常态的。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和演变必有最佳状态,这个最佳状态是“道”的规定的实质。与这个最佳状态最接近的,就是具有动态自演化、自组织、自平衡的稳定态,也就是自然常态。自然常态具有自发的秩序生成和修复功能,但是,须知它不等于秩序,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能是混沌状态,这是后来的规律论的解释者所始料未及的。失去常态,事物就会转向异化、衰亡。所以,老子哲学不但是状态哲学,而且是有关最佳状态,即稳定平衡态的哲学。老子以“道”作为统一“天道”和“人道”对立的范畴,提倡“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为了捍卫正常态势,因为只有这种态势是正面成功最大、创造性成就最高而负面作用最小的态势。
“自然”可以阐释为:事物自身如其自身,即如其自身存在和变化的逻辑,事物保持或恢复自如的态势等,这是指事物对其自身存在与变化的内在逻辑的自我肯定趋势。《庄子》中有个“浑沌”的说法,正是老子自然即最佳态势的最好的隐喻性说法。采用我们时代的知识和思维质料来进行阐释的话,从实质性上看,老子“自然”的本意是指常态,而不自然就是不正常、反常、异常等。

所谓老子哲学,就是关于事态或态势的哲学,或者称之为掌握变化趋势的哲学。老子的旨趣在于研究万事万物,包括社会历史的可能态势,他的归趋落实在认识最佳态势、绵延稳衡的态势的哲学上。这种最佳态势既是事物变化的最优进化趋势,也是存在的最优条件。“最佳”指的就是“正常态”,简言之为“常态”,常态的本质就是自然态,这是老子“道”的根本意旨所在。老子的“自然”不等于大自然、规律、事物、实体、元素、自然现象等等,而是指这种正常、稳恒、优化、动态平衡的态势,这也是老子“道”论的重要实践价值所在。“道法自然”的实践导向,就是要求人类捍卫常态的原则。“自然”即所有可能态势中不可打破的最佳竞争态势。在老子眼里,不论变与不变、存在抑或超越,凡是事态都有“常”、有“正”。也就是说,必有最佳状态,与这个最佳状态最接近的,也就是自然常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庄子“常”字的解读受历代注疏家看重,因为“常”为老子哲学独立概念的重要构成,但注疏家的观点往往有所不同。

B. 老子的“常”若释为“正常”则更有利于突破古今语境变迁的障碍,相应可以了解到老子在掌握万事万物中所指出的正常态势。

C. 老子的哲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状态哲学,而是稳定平衡的哲学,以“道”为统一与“天道”“人道”对立的范畴中,捍卫正常的态势。

D. 老子“道”的根本意旨说的是,追求事物变化的最优进化的趋势,并进而能因此推导出存在的最优条件所在,亦即能够探究“正常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子对于“自然”状态和趋势的态度,其文中就有明确反映,我们可以从章句意思,推论出“道”、“德”、“人和万物”与“自然”的关系。

B. 《老子》中“常”字的独立概念意蕴十分的丰富,但大体上含有“常理、律则、规律”的意思,都是对于可能性、必然性等模态性的哲学性表述。

C. 老子认为,世界是运动的,运动体现为过程,过程有多种可能趋势和状态,但事物的存在和演变一定有一个最佳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道”所规定的实质。

D. 老子对于“自然”与“不自然”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合理的解读,如果要去区分两者,那么关键在于是否指的是“常态”,若是常态即为自然,反之,则为不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老子哲学新的一种定义是,对于自然的内涵解读,以及对于其存在态势的考究。

B. 自然常态与最佳状态虽最为接近,但相比而言,最佳状态更具有稳定性,且能避免走向混沌状态。

C. “浑沌”是了解老子所述“最佳态势”的重点所在,对于这一隐喻性说法的解读中,能更深的认识“最佳态势”。

D. 老子“道”论的重要实践价值是指对于“自然”中万事万物的“正常、稳恒、优化、动态平衡态势”的合理考量。

 

查看答案

请以“承诺”为题目作文。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60 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简要概括“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故事情节,字数在100字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各题。

有一种豆腐是用亲情做的

    公司对面新餐馆开张,热热闹闹地放鞭炮。在办公室里看过去,是一家规模中等的家常莱馆。中午下班,几个同事约在一起,过去吃饭。

    进门,一个女孩笑益盈地迎上前来,领我们入座。女孩穿篮色碎花上衣,蓝布裤,阔阔的裤脚,黑布鞋,蓝头令,是店里的特色店服,和她神情中那几分乡村女孩特有的羞涩 很相衬。十八九岁的样子,声音干净甜美,笑容真诚饱满。

    把菜单递过来,.我们凑在一起翻看,随意地。有同事问:“小妹,有啥好吃的,推荐 一下。”

   女孩抿抿唇,报了三两样特色菜,然后说:“我们店的蘸汁豆腐不错的,豆腐嫩,味道纯,又有营养,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点一份吧。”不像介绍其他菜品, 一份蘸汁豆腐,她用了好多词来形容,口气,也有点迫不及待。“是招牌菜吗?”我抬头问她。她的脸忽然有点红了,摇头,小声说:“不是的,不过……”声音又急促起来., “不骗大家,真的很好吃,可以尝一尝啊。”

    我们都笑起来,菜单上,一份蘸汁豆腐不过6块钱,实在不是太值得去推荐,就要了一份。

    菜陆续上来,包括那盘蘸汁豆腐,尝了一口,味道的确不错,不似市场上卖的豆腐那样水,颜色好看,味道也纯,像小时候吃过的农民挑去城里卖的那种豆腐;蘸的调味汁是韭花,也像自己家里做的,味道正正的。女孩没有撒谎,这道蘸汁豆腐虽不是店中招牌 莱,但的确可口。

    这时邻座来了其他顾客,女孩去招呼他们,又向他们推荐蘸汁豆腐

    以后,儿个同事常常來这家饭馆吃午餐,也常常会接受那个女孩的服务。她已认得我 们,不再刻意推荐了,但总要试探着问上一句,还要蘸汁豆腐吗?问完了,脸依然会微微泛红。偶尔会拒绝,但大多时候,会要上一价。这样一道菜,花不了几个钱,又如她所说,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清爽的味道,每天吃,也不会厌烦。

   也常常听到她对新顾客介紹这道茱,周词越发丰富,说起来越发流杨,只是不知缘故。

    那天有同事过生曰,过去吃饭,要了个小单间,没想服务的还是她。她说有个负责包间的女孩请假了,她来替。

    因为有热闹事,我们破例要了些贵一些的菜。直到点完她也记完,忽然抬起头小声问:“今天不要蕴汁豆腐了吗?”

   我们先愣了一下,然后都笑起来,成心要逗逗她,我问:“为什么总介绍那道蘸汁豆腐?是不是卖多了,你会拿提成啊?”

    她的脸顿时红起来,不是以往那种羞涩的红,而是因为着急涨红了,急急摆手“不,不是的,不是那样的•••••

   “那为什么呢?”同事说,“你要是不说原因,以后我们再也不吃蘸汁豆腐了。”

   女孩的唇又抿起来,低着头,沉吟一小会儿,小声说:“我说了,你们不许说出去。” 得到我们的保证后,她才说:“这些豆腐是我爸做的,韭花是我妈做的。我来城里打工,他们不放心,也来了,在城里租了个小房子做我们家乡的豆腐和韭花。我来了这个饭 店,爸就决定把做好的豆腐送到这里来,这样,每天他们都能来看看我。开始老板不想要,爸说了很多好听的话,老板才答应卖一段时间看看。如果卖得好,就一直要,不好就算了……老板不知道我是他的女儿……”

    窄小的空间,所有的声音都静止下来,只有女孩细细的声音,在慢慢描迷一个关于爱和生存的温暖画面。一个沧桑的男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每天泡豆 子、磨豆腐、做韭花,然后大清早骑着三轮车赶到这家餐馆。而他们心爱的女儿不管睡得多晚.也总会早早起来,装作无意碰到,帮他们把豆腐抬到后厨。没有人的时候,母亲会飞快取出一些小点心,或者水果,或者换洗的衣服,塞到女孩手里。而隔段时间,女孩会塞给母亲一些钱,是她打工赚来的钱。那些钱,他们要攒起来,在家乡盖一栋新房子,母亲还会留一些,做女孩的嫁妆……

   女孩不再说话,怯怯地看着我们。好半天,竞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是过生日的小何打破沉默,说:“今天我生日,请大家每人吃一份蘸汁豆腐。”

   女孩诧异地看着她,慌忙摆手:“别别……姐姐,豆腐吃多了会腻的。”

    “小妹,我们爱吃。”小何说,“真的爱吃。”

     我们跟着附和,然后催她,快写上啊,一人一份。

女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拿起笔去写,眼汨却忽然就掸了下来。她边擦边不好意思地笑,擦完眼泪,拿着单子跑了出去。

    从那以后,每次去吃饭,不管見到见不到女孩,我们都会主动地首先点一份蘸汁豆 腐,并告诉所有相熟的人,如果去我们单位对面的家常菜馆吃饭,请一定要点一份蘸汁豆腐。,因为那盘豆腐里,装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1)联系全文,谈谈标题的妙处。

(2)联系文本,说说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是招牌菜吗? ”我抬头问她。她的脸忽然有点红了,摇头,小声说不是的,不过……”声 音叉急促起来,“不骗大家,真的很好吃,可以尝一尝啊。”

(3)说说女孩儿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登高

李汉荣

    路渐渐陡起来,岩石上的苔藓愈来愈厚,由浅绿转入深蓝。向前一步,时间就退后一步,苔藓作证,腐殖土作证,合抱的古树作证我回到宋,回到唐,一座唐代的庙宇屹然 于半山之上。檐上的鸟语平平仄仄,操着古时的方言,反复助诵的是谁的好诗?古碑有些倾斜,宇迹依然道劲高古,棱角分明的笔画,让我读到了青铜的刀锋,和那紧握刻刀的 手,那专注的近于虔诚和迷狂的眼神。他是把他的眼神刻在石头上面了,还有他的心跳和呼吸,以及那个黄昏的微风、树木的香气、落日缓慢移动的.光线,都保存在这石头上了。 那是千年前的黄昏啊。我抚摸这碑石,我是在抚摸一段石化的时间。一亿年前它是一块汉 白玉石,一千年前它是一块汉白玉石,只是有了人的手迹,一千年甚或一万年后它仍是一 块汉白玉石,我十分敬畏它了,我是石头面前的过客,我是文字面前的过客。

    我看见云在高处向我招手,我看见云的马驰过来接我。不用了,我自己行走。云们退回去,静静地卧于高处,卧成西天的净土,那么白,琿么坦荡,静穆中隐含着一种克制的激情,哦,白云生处,我梦中多次到达的地方。

    汉白玉、花岗岩、玄武岩……石头、石头、石头,时间、时间、时间,我从浅山走命深山,我从低处走向高处,从今天走向古代,走兩公元前,走向泥盆纪、震旦纪,走向壮 丽的造山运动。石头围过来,时间围过来,我是时间中的时间。需要多少时间,才出现这 个登临瞬间,让我在高处,浏览这么多的时间?

    溪水越来越清澈,也越来越幼小,我来到那条大河的童年了,鱼都没有长大,听见我 的声音就藏了,全是没有见过世面也不想见什么世面的孩子水之外的事物都与它们无关。水革更加茂密,灯芯草不准备点燃谁的灯盏,灵芝草也不懂得它有什么灵验,水仙花绝不知道自己就是氷边的仙子——因为它们都没有名字,除了绿了又枯枯了又绿开了又谢

谢了又开,它们没有别的建树,至于蜜峰蜻蜓们的访问,它们一律欢迎,但绝不发出邀请。我坐在那潭水边,俯下身来,掬起一捧水,我不忍喝了它,这是邵条大河的源头,我喝了它的源,那条河会不会降低流速减少流量呢?我看着清冽的水一点点从我的手指上漏出来,禁不住就想:我也是源头了,大河就在我手心里发源。

   我继续攀援,苍岩更加苍老,或狰狩或慈祥或如飞狮或如卧虎,见多了沧海桑田高陵深谷的大世面,对我的到来一律平静得漠然,脚踩上去,青苔松软,让我体验到铗石心肠 的时间,也有害羞的柔情。树木老得令人肃然起敬,想扑上去唤它几声祖父一一无奈它比 祖父还要老上千年。有几颗老树在风中说话:唐朝的那些诗,宋朝的那些词,都是我看着写出来的,你嗅嗅那迆诗饵里,是否有一种松香味、柏树味?不敢在树下呆下去,呆久了,我怕松树掩埋了我,我怕苔藓漫上衣服,我怕松鼠们集体出动,把我抬走,藏进只有月光才能找见的地方。

    路瘦得已容不下我很瘦的影子,影子就斜锌地印进深谷。我继续攀援,扶着远古的石 头,抓一缕刚刚钒来的雾,擦擦汗湿的脸,正好几只鸟从头顶飞过,抛下几粒清朗的单 词,循着它们的提示,抬起头来,我看见我此行的高点,我终于来到山巅:一些石头和一些石头,一些树和一些树,一些野花和更多的野花。蜜蜂先我而来,蝴蝶先我而来。天很蓝,水洗过的样子,女娲刚刚补好那么崭新的样子。极目远望,不知何处是终极,望久了,心也变得无际的宽广,心也渐渐蓝起来。天的蓝,心的蓝,蓝与蓝融为一体,心与天融为一体,不知有心,不知有天,天就是心,心就是天,也无心,也无天,只有无服的澄 明和宁静。

(选自《李汉荣散文集》)

(1)文章第一段,面对一块汉白玉石,作者为什么说“我十分敬畏它了”?

(2)文章第四段,语言上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