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注音。 橘子洲( ) 百舸争流( ) 寥廓( ) 峥嵘( ) 挥斥方遒( ) 浪...

注音。

子洲(    )          百争流(    )        廓(    )

嵘(    )            挥斥方(    )        浪飞舟(    )

岁月(    )          流击水(    )        遒劲   

 

jú ɡě liáo zhēnɡ qíu è chóu zhōnɡ qiú jìng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给加点字注音。考生答题时注音音标。容易错的是“寥”“ 劲”的读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漫画”。(不超过50字)

①漫画是绘画的一种。

②漫画在内容上大多描绘现实生活,讽刺时事,有时也歌颂好人好事。

③漫画常采用变形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有时也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④漫画具有较强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

⑤漫画在构图上,常以简练的线条构成图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批评家的良知和担当是要在大量潮水般涌来的文艺作品中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集中的精品佳作淘选出来,推介给人民大众。

B. 清朝初年,几代皇帝励精图治,终于出现了光风霁月,出现了康雍乾盛世。

C. 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但要客观、理性、持平,要适可而止,不能采用极端方式。

D. 听说沪港股票市场交易实行互联互通机制,他认为这会一日万机,便准备了充足的资金和多项预案,以便大干一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謇是一方风水

卞毓方

阳光从头顶白花花、明晃晃地喷洒下来,仿佛蓝天无穷无尽的诉说。它沐浴着、抚慰着大地全部敏感的神经。有一刹那,它刺痛了我的瞳孔。因为你不得不仰起头,眯了眼,打量矗立于大道中央的这位状元——张謇的铜塑。紫褐色的身姿挺拔在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座上,那起点就攒足了气势。太阳的光芒聚焦在他的圆颅、方肩,飞弹出一派银色的光辉。张謇一手拄了文明棍,一手插在大氅的口袋里,气定神闲,蔼然远视——如果乡人不说,我会当他是孙中山,反正他们生活的背景相近,衣着、神态也差不多。

我在张謇的铜塑前沉思,想要离开却挪不了步——你无法从他的目光中逃遁。他唤醒了我关于的一连串记忆,以及帮我重新扫描知识阶层在新一轮世纪之交的多元光谱。

张謇是光绪二十年的状元。大魁天下不久,就遇上了唤起中国四千年之大梦的甲午血战,他的脑袋,应该是既空虚又清醒的。

苦读了三十多个寒暑,足下终于踏了青云,这一天实在来之不易。就好像披星戴月、胼手胝足、精疲力竭地爬上华山峰巅,回望来路,禁不住眼花欲坠。全国有多少怀笔如刀的士子啊,而状元只有一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士成功也是万骨朽啊!

但张謇本人却不这么想。皇帝亲赐的翰林院修撰,拢共才对付了三个来月,拍拍身子就想走人。说什么謇天与野性,本无宦情”!说什么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不想当官你还拼命考它干吗?莫不是验证了一种既得心理:世人面对欲望中的高峰,未攀之前,常常是心向往之,寤寐求之;及至登高凌绝,待最初的惊喜消退,便会觉得实际的乐趣也不过尔尔?

都不是。这是一个躁动于主体意识迅速觉醒的时代精英,我相信他一定是听到了历史车轮越来越快的铿锵撞击声。那钢与铁的交奏,总叫他坐卧不安。有朝一日,人类如果发明一种望时镜”,那么,我们就会看张翰林如何皱眉蹙额,绕着狭小的天井徘徊,一会儿走到一株老态龙钟、筋骨毕露的国槐前,拿拳狠命擂它的干,用双手使劲撼它的根,一会儿又仰起脸,透过枯黄稀疏的叶片,怅望灰蒙蒙、虚幻幻的苍天……

张謇很快就溜回了南通老家。冲出京城浮华虚誉的包围,立刻就感到外面的世界广阔而精彩。在他的老家,他建成了包括农、工、商、运输、银行,兼及教育的宏大体系。创立大生纱厂,组建垦牧公司,兴办师范学校和中小学堂,总归一句话,就是要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坦言:以上作为不敢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不敢指望它立竿见影,疗救古国千年沉疴,但求播种九幽之下,策效百岁之遥

与同时代的人相比,张謇确实有思想。张謇拿他的思想在通州乃至苏北大地搅出了一派新局面,在历代文曲星的方阵间树起一面旗帜。他让从唐太宗起就精心策划的、让天下读书人尽入彀中的金钟罩”,有了明显的豁口。他让一个僵化了的状元躯壳,有了异质的活泼泼的生命。

吾生也晚,张謇等不及我眼底的流云,我也抓不着他飘然远去的衣袂。然而,毕竟有缘。把张謇引入我的视野的,是我那位乡村知识分子的祖父。祖父来到我的故乡,是因张謇的召唤而来的。他从没见过这位张状元,但见到了状元的实绩。大批世居长江北岸的海门人,被集体招募到这片百年荒滩,大规模地种植棉花。生命的热流就在这片处女地上激起了缤纷的浪花。射阳县20世纪80年代以来,屡屡亮相在国内各大报刊的新闻版面,不光是因为它拥有天然妙绝的丹顶鹤饲养基地,也不光是因为射阳河上新开张的龙舟闹猛,而且是由于它的棉花产量,多次雄踞全国榜首——这也是一种状元,并且不折不扣是张謇张状元的遗泽。张謇没能看到这一天,但也预料到了。他曾满怀希冀地自期:“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是一簇春苗。张謇是一蓬火焰。张謇是一方风水。他的精神,注定是要在我家乡生根发芽、巍巍壮观的了。

真正造福人类的事业应比生命更长,它的辉煌不是毕露在创始者的生前,而是隐藏在他的身后。他只能依稀把握到它的开端并且竭尽全力地做。张謇,你这从翰林院出逃的叛逆!站在长江口观沧海,是胆怯,还是激动?也许两者都有,但激动,欢呼,却为永恒。

(选自卞毓方散文集《千山独行》,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张謇是一方风水》为题,表现了张謇在家乡的深远影响和对家乡后人的激励,表达了作者对张謇的敬佩、赞美之情。

B.作者在家乡把张謇铜像误认为是孙中山,是因为张謇与孙中山不仅生活背景相近,而且衣着、神态也相似,这只是一种形似的联想。

C.作者面对张謇铜像“无法从他的目光中逃遁”,是因为那目光唤醒了他关于“根”的记忆,并促使他在世纪之交对“知识阶层”作重新扫描。

D.“真正造福人类的事业应比生命更长。”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在人生中竭尽全力地创造,才能延长人的生命,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E.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语言优雅,议论精到,文中多处使用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2)全文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次大意。

(3)文章第⑥段对张謇的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者说“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张謇确实有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归纳张謇的“有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博学之,_______,慎思之,_______,笃行之。         (《中庸》)

(2)物格而后知至,_______,意诚而后心正,_______,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_____,乱红飞过秋千去。”“_____,______。”有我之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

[宋]向子讠垔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①向子讠垔(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间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讠垔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讠垔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2.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