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关于湘君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单的说,洪兴祖以为写的是娥皇,我们知道,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妻子,舜死了,娥皇女英泪滴洒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后来她们死了,成为湘水之神。这究竟是不是可靠,《楚辞》的湘君是不是娥皇,我们今天来不及考证,至少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所写的美好,是一种女子的魅力,而且是从内在到外在的容德之美。《楚辞·远游》上还有“神要眇以淫放”一句,洪兴祖注解说“要眇”是“精微貌”。把两处“要眇”出现的注解结合起来看,我们知道“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一种美。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在初起时,并不承担言志功能,它仅仅只是一种诗人文士写给歌女的歌词,其主要为歌女的歌唱服务。

B. 写词的诗人文士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文化教养个性等背景在写词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于其创作的歌词中。

C. 人们平常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装腔作势的假象,缺乏挖掘个体身上最深隐本质的可能性。

D. 最初的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文士身上最深隐的本质往往不是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们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

2.下列关于“要眇宜修”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要眇宜修”出自于《楚辞·九歌·湘君》中的一句“美要眇兮宜修”,是对湘水上的神灵所具有的美态的形容。

B. 王国维认为词具有“要眇宜修”的特点,所以其境界就无法与诗的境界媲美,王国维指出“诗之境阔”而“词之言长”。

C. 在《楚辞章句》中,王逸注解“要眇”为“好貌”,“修”有“修饰”的意思,“要眇宜修”指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D. 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和娥皇有关,这点虽然没有得到确认,但洪兴祖把“要眇宜修”与女性联系分析的理解有一定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微妙处在于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但客观上却无法避免地将其本质流露出来。

B. 人在游戏中往往是不设防的,因此诗人文士用游戏笔墨为歌女写歌词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将自己性格思想表现出来。

C. 王国维认为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和词各有特色,各有长短,各具特色。

D. 娥皇女英的典故的可靠性不会影响人们对词的美感的诠释,词具有一种女性的美,具有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美。

 

1.C 2.A 3.A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作判断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C选项中的“人们平常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一个公开的场合,装腔作势的假象”和原文中“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这一信息是存在出入的。通过对原文信息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选项有意模糊了其范围和程度,从而存在错误。 2.试题分析:B选项中的因果逻辑关系是存在问题的。王国维的评价中并没有指出,词“要眇宜修”的特点对其境界的限制。只是客观地表述诗和词的不同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辅,又称“三秦”,本指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隋唐以后称“辅”。

B. 六艺,含义有二,一指儒学六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乐》;二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指军事射箭技术;“数”指计算、数学的技术,在古代也可指理数、气数。

C. 相坐,又称连坐、随坐、从坐、缘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连坐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连坐制度,商鞅变法时,立相坐之法。

D.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以太尉替代大司徒,而与司马、司空并称为三公。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四大悲剧为《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倩女离魂》,四大爱情剧为《西厢记》《墙头马上》《汉宫秋》《拜月亭》。

B.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C.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柳永的《雨霖铃》就是一首慢词。

D. 《后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译文: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一百多人一同前往。

B.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译文: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凭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就拿起佩带的刀自刎。

C.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译文:卫律大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带他)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无焰微火,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踩他的背部来流出淤血。

D.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城不入,臣请璧归赵

A.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B.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

C.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D. 先破秦入咸阳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