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抱歉,打扰您一下!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抱歉,打扰您一下!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值此联合国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国驻联合国大会代表发言

C. 刚才张教授的发言抛砖引玉,对我们关心的问题做了透彻分析,令我们耳目一新。

——学术会议主持人发言

D. 你的文稿,我已拜读,总体感觉不错,其中也有几处不妥的地方,我斗胆做了斧正。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垂询”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C项,“抛砖引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D项,“斧正”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郭老师常戴一副黑框眼镜,穿一件深色的外套,看上去一副学究的模样,他除了对理论有精深研究外,他的课也是趣味横生的。

B. 丝绸之路,这条起始于两千多年前的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和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开拓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

C.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有一个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 有些城市虽然已经开启了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依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跨境电子商务要想得到发展,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郭沫若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研究,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可埋没。

(2)龙一直是中国的标志,然而,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不可理喻的联想。

(3)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都一直盯着这走势不即不离的股票,一遍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几分把握。

(4)王立群教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汉初历史,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5)最近几年来,许多中国人对食用野生动物极度狂热,尤其对珍贵的飞禽情有独钟,结果导致国内哀鸿遍野

(6)批评家也常常犯错误,批评史上最杰出的批评家批评错了的例子比比皆是,就连车尔尼雪夫斯基也不例外。

A. (1)(2)(5)

B. (2)(3)(4)

C. (3)(4)(5)

D. (1)(4)(6)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是一样的。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水和月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①罗含:东晋耒阳人,不慕荣利,布衣蔬食,安然自得,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描写紫菊,“暗暗”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表明其色浅浅不浓烟,“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B. 次句描写黄菊:“融融”采用通感手法,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冶冶”写其明艳柔美之态,“融融冶冶”四个字极尽黄菊之态。

C. 颔联借陶渊明和罗含爱菊的典故,从色、香两方面写菊,赞美眼前菊花同陶渊明东篱之菊一样美,同罗含宅中之菊一样香,突出对眼前之菊爱怜和赞赏。

D. 颔联借陶令东篱菊和罗含宅中菊并不仅仅赞菊花之美,也有自况的意思,即借陶令辞官归隐,闲雅悠然,罗含致仕还乡,甘居茅屋,表达自己归隐之意。

E. 颈联前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禁止这寒冷的深秋重露啊,使我(菊花)能够不再遭受摧残,从而开得更加鲜艳?表达出诗人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

2.认真分析诗歌的后三句,概括作者从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过秦论·上》)

文段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选自《过秦论·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B. 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C. 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D. 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黔首,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庶民相同。。

B. 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的称谓。

C.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名义上服从王室政令,忠于王室。

D. 社稷,“社”,谷神,“稷”,土神。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一写了野心勃勃的秦始皇在消灭了各国诸侯之后,继续扩大版图,靠武力征伐创建了史无前例的秦帝国。

B. 文段一写了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C. 文段二写了秦始皇、二世、子婴都没有对自己的残酷暴虐的统治进行反思,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覆灭。

D. 文段二中,作者将秦王朝与上古先王进行了对比,指出秦早亡,而先王却能使天下大治,原因是治国法令不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