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郭老师常戴一副黑框眼镜,穿一件深色的外套,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郭老师常戴一副黑框眼镜,穿一件深色的外套,看上去一副学究的模样,他除了对理论有精深研究外,他的课也是趣味横生的。

B. 丝绸之路,这条起始于两千多年前的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和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开拓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

C.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有一个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 有些城市虽然已经开启了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依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跨境电子商务要想得到发展,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将“他的课”改为“讲课”。B项,“开拓”与“篇章”搭配不当,应为“谱写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C项,语序不当,应为“碰撞、交流、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郭沫若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研究,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可埋没。

(2)龙一直是中国的标志,然而,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不可理喻的联想。

(3)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都一直盯着这走势不即不离的股票,一遍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几分把握。

(4)王立群教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汉初历史,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5)最近几年来,许多中国人对食用野生动物极度狂热,尤其对珍贵的飞禽情有独钟,结果导致国内哀鸿遍野

(6)批评家也常常犯错误,批评史上最杰出的批评家批评错了的例子比比皆是,就连车尔尼雪夫斯基也不例外。

A. (1)(2)(5)

B. (2)(3)(4)

C. (3)(4)(5)

D. (1)(4)(6)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是一样的。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水和月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①罗含:东晋耒阳人,不慕荣利,布衣蔬食,安然自得,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描写紫菊,“暗暗”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表明其色浅浅不浓烟,“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B. 次句描写黄菊:“融融”采用通感手法,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冶冶”写其明艳柔美之态,“融融冶冶”四个字极尽黄菊之态。

C. 颔联借陶渊明和罗含爱菊的典故,从色、香两方面写菊,赞美眼前菊花同陶渊明东篱之菊一样美,同罗含宅中之菊一样香,突出对眼前之菊爱怜和赞赏。

D. 颔联借陶令东篱菊和罗含宅中菊并不仅仅赞菊花之美,也有自况的意思,即借陶令辞官归隐,闲雅悠然,罗含致仕还乡,甘居茅屋,表达自己归隐之意。

E. 颈联前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禁止这寒冷的深秋重露啊,使我(菊花)能够不再遭受摧残,从而开得更加鲜艳?表达出诗人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

2.认真分析诗歌的后三句,概括作者从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过秦论·上》)

文段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选自《过秦论·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B. 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C. 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D. 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黔首,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庶民相同。。

B. 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的称谓。

C.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名义上服从王室政令,忠于王室。

D. 社稷,“社”,谷神,“稷”,土神。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一写了野心勃勃的秦始皇在消灭了各国诸侯之后,继续扩大版图,靠武力征伐创建了史无前例的秦帝国。

B. 文段一写了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C. 文段二写了秦始皇、二世、子婴都没有对自己的残酷暴虐的统治进行反思,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覆灭。

D. 文段二中,作者将秦王朝与上古先王进行了对比,指出秦早亡,而先王却能使天下大治,原因是治国法令不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曹禺与中国话剧

田本相

曹禺,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学名万家宝。他自幼天资聪慧,博览群书,文笔卓异。受继母的影响,爱上了戏剧,认为戏剧是“一个美妙迷人的东西”。

1922年,考入南开中学的曹禺,开始在南开的舞台上崭露戏剧表演的天赋。1928年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凭借出色的写作和表演才能,他继钱钟书“清华之龙”后被誉为“清华之虎”。也就在这时,年仅19岁的曹禺开始创作日后震惊世界的《雷雨》,23岁时,他完成了这部处女座。

曹禺之前,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大都是把话剧当作宣传鼓吹民主革命的工具,很少顾及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被看作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是一位善感青年的激情之作。《雷雨》中,情绪是很重要的,郁闷的情绪和冲动的情绪在曹禺苦闷压抑的灵魂里奔涌,就像他自己在《雷雨·序》里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作家从心底说出来的话,好像有种力量推着他写出了雷雨。

《雷雨》是一个深思的青年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之作。曹禺在《雷雨·序》中写道:“我觉得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常常是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期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光俯视这人群。”

曹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对人性有着最充分的研究、最深刻的理解和最细微的体验。他一生都在探索人的心理、人的感情、人的灵魂,把人们最隐秘的情感、最复杂的人性展现在舞台上,从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演员的表演欲望,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灵。

曹禺对创作从不敷衍。1935年,为了创作《日出》,他冒着名誉受损的危险,经常到妓院去了解被侮辱妇女的生活情况。还差一点被打瞎了眼睛。创作中他给剧中人写小传、札记,每个人物出场都有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物介绍,在这之前还从没有人这样做过。

一戏一格是曹禺的艺术追求,在创作《原野》时,他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表现了这个传奇故事。他借鉴了有戏大力渲染、无戏一笔带过的传统戏曲手法,集中刻画了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活动,把历史与现实、幻觉与真实结合在一起,在戏剧创作上做了一次新的开拓。

1937年,随着《日出》如潮的好评,曹禺成了国立剧专的一块金字招牌,大批学生慕其名报考该校,曹禺授课成为该校的一大景观。在国立剧专,曹禺为中国话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曹禺被任命为首任院长。他以自己的眼光和见识、地位和名望,邀请郭沫若、老舍、夏衍、田汉等知名剧作家为人艺写戏,使北京人艺演出的剧本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标准和品位。正是在演出这些大师的剧作中,北京人艺形成了一种艺术氛围,一种艺术传统,最终积淀为一种艺术基因。北京人艺之所以成为一个蜚声世界的剧院,成为一个独具风格、自成一派的剧院,与曹禺是分不开的。他当过文联的执行主席,当过剧协主席,当过各种各样的委员,但他最看重的还是这个院长。现在戏剧界有一个公论,说曹禺在解放后有一个更好的作品,那就是北京人艺。

(选自《曹禺传》,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曹禺之前,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注重话剧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鼓动方面的作用,大都没有在艺术上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B. 曹禺的创作注重借鉴传统手法,在刻画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时,就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有详有略、幻觉与真实相结合等手法。

C. 曹禺是北京人艺的首任院长,他以自己的地位和名望邀请知名剧作家为人艺写戏,使北京人艺上演的作品长期保持高标准、高品位。

D. 北京人艺能形成一种自己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传统,并积淀为一种艺术基因,成为蜚声世界的剧院,与曹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2.下列对曹禺戏剧取得杰出艺术成就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 曹禺幼年时,受继母的影响爱上了戏剧;学生时代,在南开和清华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获得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B. 曹禺善于洞察青年内心的情绪,郁闷、冲动等各种情绪在曹禺苦闷压抑的灵魂里奔涌,像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他写出了《雷雨》。

C. 曹禺是一个不断探索人性的作家,他把人们最隐秘的情感,最复杂的人性赤裸裸地展现在舞台上,无情地揭露了人性的阴暗。

D. 《雷雨》是一部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之作,作者以悲悯的心情展现了人们希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却常常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现实。

E. 曹禺的创作十分严谨,他注重从生活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有时为了创作的真实,不惜冒着名誉受损的危险去了解生活。

3.有人评价曹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曹禺倾其一生为中国话剧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