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ofo萌起校园,直至2016年10月,已来到全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ofo萌起校园,直至2016年10月,已来到全国22座城市、200多所高校,累计提供超过4000万次共享单车出行服务,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校园交通代步解决方案,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经济、绿色低碳、更高效率的校园共享单车服务。

在城市,低效率的出行状况已经无法满足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两点一线的生活半径和不断加速的城市改造,让外来人融不进来,因此,ofo共享单车怀揣“随时随地有车骑”的朴素愿景,试图满足人们短途代步的需求。

在未来,ofo以开放平台和共享精神,以互联网创新模式提高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城市节约更多空间;让人们在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随时随地有车骑,满足短途代步的需求。

然而,现实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与这种美好愿景背道而驰的行径:有人无缘无故把好好的小黄车扔到河里,有人残忍地把小黄车剖腹斩首(扒掉车胎、拆掉车座、拧断车把),至于有人把小黄车随意丢弃或隐藏在本不该存放的地方……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3)可以联想想象;或说明,或叙述描写,或议论抒情。(4)写出事理的真是和自己的真情。(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让素质之花点缀宆野 诗人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智慧的缺陷。”当今社会,有智慧的人比比皆是,然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道德修养却被时代的步伐踩于足下。由发生在成都街头的“单车事件”便可窥豹一斑。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它的实行完全靠的是人们自身的素质,但却导致了一系列令人痛心的问题。例如单车被盗,乱停乱放等等,乃至于有人戏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近些年素质低、没公德这样的评价已经成了中国人的跗骨之蛆。难道我们真的玩不起共享单车吗?难道国人的素质真的如此之低吗?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最重要的莫过于他的素质。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公司面试时,考官在门口放置了一把倒下的扫帚,最后被录取的是那个学历资历都未必如人,但却是唯一路过的时候扶起了扫帚的年轻人。扶起扫帚这并不是一个多么惊人的举动,然而却足以体现了这个大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试想,如果他也像众多竞争者一样,没有去扶起那个扫帚,那么他也会是众多被拒绝的人中的一个,永远无缘于这个大公司。然而他却凭借他良好的素质脱颖而出,这不正向我们说明了素质对一个人的巨大作用吗? 我们要培养道德,增强素质。共享单车当然是可行的,因为它在客观上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促进着人们的进步。素质低下,不守秩序这根本不应出现在当今的文明社会,知名礼让才是新一代人要奉行的标准。我们要提高个人修养,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摒弃私利,加强自我约束能力,更要用知识来改变这一惨烈的现状,用现实来大声回应那些讽刺者:“我们玩的起共享单车,我们玩的起共享经济。” 试想,车水马龙的街道边,刚刚放学的小朋友正扶着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朝气蓬勃的校园里,神采飞扬的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道上一句老师好;在和谐美好的社会中,人人都秉承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高素质原则,这不才正是我大中国该有的样子吗?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摆脱素质低的魔咒;让我们在心中埋下一颗素质的种子,让道德彩虹绢染蓝天,共享之花点缀宆野,芳香四溢,历久不息。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评类材料作文的题目,注意材料的内容是共享单车,中心的观点是“试图满足人们短途代步的需求”“现实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与这种美好愿景背道而驰的行径”。由此可以立意为“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还可以分析如何将“共享单车”的事业作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魔盒

(英)大卫·洛契弗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

“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①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②似乎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③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本文有删节)

1.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指出三处加粗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似乎①:

似乎②:

似乎③:

3.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

4.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名篇导读。

(1)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

(2)“金子!黄黄的、发光的、金贵的金子!不,天神们啊,我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信徒;我只要你们给我一些树根!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是莎士比亚的戏剧《      》中的经典台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_____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4)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7)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8)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9)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赏析划线的句子。

(2)分析词中烘托映衬手法的运用。举一例即可。

 

查看答案

把下面文言文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1)且相如素贱人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