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平凡的幸福 每当火车飞驰伴随着汽笛声从他身边而过时,我想,那就是他的幸福。但他却用生命去守望着,他每天劳作在这山谷巨石中,享受这大自然的安抚;他挥手,向飞驰而过的列车致意,等待他的是那悠远的长鸣。 这就是他想要的幸福与满足,一种简单而平凡的心灵慰藉。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受到幸福,生活便幸福无比,你感受到痛苦,生活便痛苦不堪。一个人不论高尚还是低俗,只要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那他在这世界上就是无比幸福的,这样的一个人必将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我们的生命到底要如何去经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你所羡慕的人,并不一定有你快乐和幸福。可能他还在羡慕你在纷繁忙碌的尘世中,能得到那份充实和宁静。其实,平淡的生活有她特有的舒畅和美,她需要用心去品味,需要你发现在这平淡的生活中的满足,你才能听到那“汽笛长鸣”下的喜悦。 无独有偶,在北京有一位修钢笔的老人,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有一间产权属于自己的铺面,但生意惨淡,每月收入仅2000多元。有人劝他:“你把铺面租出去,每月租金就有5000多元,自己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老人说:“我也不是傻子,这一点明白账我能不知道吗?可我如今干的事,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我自己。每月我少了3000元收入,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我若闲下来没事干或干我不喜欢的事,我就受不了。我这儿是全北京唯一专修钢笔的铺面了,喜欢钢笔的北京人差不多都知道我,我能为那么多的人服务。这不比我一个月多挣几千元更重要吗?我活了70多岁,知道我最需要啥。” 由此可见,幸福真的不需要太多的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能了解你生命中想要的是什么,幸福即会随之而来。能活出生活的真正滋味,能享受人生的真正乐趣,能领悟生活的真正意义,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进而才能够苦得其所,乐在其中。 守望,属于我们的幸福离我们很近,尽管我们的门外就是繁华,尽管我们身边就是喧嚣,但我们还是会固守心中那片宁静,去满足自己最真实的愿望,享受最简单的幸福。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也奉献给别人快乐,这是一种坚定的平凡中的守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关系型作文题目,题目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平凡”和“伟大”的关系,注意可以强调其中的一点,但一定要二者辩证的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走不出那片田野

邱苑婷

①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如果说以杨红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曹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互踮脚也不行,只能远远仰望。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童视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

②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论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院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1997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脆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儿?他说,去哪儿都可以。“海拉尔”,对方看看当天有票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行!”海拉尔?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

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曹文轩自己。他不讳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捣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

④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田野上的玩耍,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辙: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那时田野空大无边,自己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四下里铺展……”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他不停描绘那片田野:苦难,坚韧,悲悯,孤独,干净……

⑤这重复,形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纯美”的标签。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轩带的第一个硕士,她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来形容恩师。但当年他如果不这么固执的话,就不会变的如此强大,也不可能拥有如此独特的田野。在整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文轩其实是不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代主义的主潮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他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当代文学的主脉中,只能被归入儿童文学。

⑥曹文轩自己是这么说的:负隅顽抗,活路一条。写完《火印》初稿,他照例请亲近的朋友、学生看,得到最受用的评价是:“这是曹文轩写的。”在雯法中自有不变,他觉得保守未必是件坏事。

⑦在北大课堂“小说的艺术”上,开宗明义第一讲,他要批评当今文化批评的泛滥,讲评价文学必须回归文学性,讲这个“恋思癖”的时代对“深刻”的错误执念。他将美与善放在最高位置上,极度反感现代主义作品几近变态地表现大便、肮脏、恶心、绝望——如果世界已经这么糟糕,为什么连文学都不能让人得到净化与慰藉?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他的故乡水道纵横,水构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大部分内涵——敏感、温润、细腻、干净、纯粹,而在他看来,文学也当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

⑧每每提到中国经验,曹文轩总会说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一个巴西孩子为了寻找宝藏,历经波折来到遥远的埃及金字塔,最后却发现,宝藏就在自家教堂的无花果树下。“中国有中国的故事,这片土地上,有过那么多瑰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有过那么多深重的苦难,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开采挖掘的富矿。”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故事,对孩子们说,对北大学生说,对阅读推广人说,对媒体说,对所有关心文学的人说。说了很久。最终,他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声音。

(《南方人物》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曹文轩“固执”的性格特点。

3.为什么说“走不出那片田野”?结合文意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红月亮

曹丽琴

①三峡的夜寂静得很,万物都进入了沉眠状态。

②轮船在江上行驶,只听到船底拍击江面发出的淙淙的水声。我却无心入睡,来到甲板上。夏夜的江风混合着水的气息一阵阵吹来,扶阑而立,黑黢黢的穹宇仿佛一片无垠的海。两岸的群山,是这夜色中的一笔重墨,山的剪影清晰可现。它们真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③渐渐的,深浓的山影里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灯光,橘黄的,淡绿的,暗红的,仿佛一颗颗斑斓的水晶稀稀疏疏地镶嵌着,晶莹的光仿佛还在夜色中微颤。船儿缓缓地前行着,它们一一往我的身后退去,我却忍不住转身望着那些颇显俏皮的光亮。它们为那些浓重的山影消退了几番骇人的气息。

④当我再次转身,那轮圆月,那枚红月亮,仿佛奇迹般,蓦得与我撞了个满怀。我的眼神霎时溢满了惊喜的光亮。郦道元曾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此非夜半,而那轮明月却独与我相晤,这真让我情不自已。

⑤我不知道她是何时出现在山上的,在这浩瀚的宇宙,她是那般得渺小。天阶如水,昙花也难得露出笑脸。而她却自顾自地微微笑着,时而半隐进一朵云层里,只露出两朵嫣然的红晕;时而又出水芙蓉般的清清丽丽,安安然然地沉醉在天宇的怀抱里……

⑥这可是三峡的红月亮啊。像千年等一回的幸福醉满了心怀。当你把视线投远,天际的精灵就在那边期待着你的目光。山影的肃穆森然已被我忘却,我只静静地凝望着这一枚红月亮。

⑦那是一抹多么恬静的红啊。清嫩、柔和,流动着生命的色彩,轻轻地如练般直泻到江面。万顷夜色也不抵一抹红。这可是天际的一枝荷,一颗纯美的心啊。

⑧今夜,她像是特别眷顾了我这个异乡的游子,将她最美的一面呈现给了我。我突然有点自得起来。李白是个最为偏爱月亮的诗人了,当年他独坐扁舟行游三峡的时候,也没有相遇红月亮吧。而幸运之神,却独让她与我不期而遇。

⑨今夜,我也是这自然的女儿,长江的歌者,晴空的恋人,红月的知音。

⑩夜色正因了你,才倍添了这份让人如此怜爱和动容的震颤;这番江面因了你,才渐显水月交融般的诗情;还有那些赶路迷失的人,才重新找寻到了行走的方向,包括混沌已久的我,才激起了心湖的一点涟漪……不论何时,漫漫黑夜怎能缺失这些许的光亮和热情呢?

⑪记得一位我喜爱的名家在著作里写过,人们都说人是在光明里行走的,其实哪里有光明,人总是在黑暗里行走的。随着年岁的虚长和阅历的渐深,我愈发理解了此话的涵义。那么,置身在这潜藏着污秽,充斥着黑暗和谬误的现实,我们怎样才能像明月般不退缩、不迷失、不怯懦、不犹疑、不清者自清,而是既能走入又能走出生活,坚定、勇敢地表现生活和现实以及自我,从而抵达真,追求善,完善美呢?

⑫长久来,我们总是无法解开心结,当心灵的眼睛邂逅自然的至美,如同为其拂去蒙积的尘埃。红月亮,自由、宁静、无畏、独行、羞赧又热烈,柔美而坚毅,是你在与我倾心相谈,告诉我永夜里前进的方式么?大自然把我们困在黑暗之中,也许就是为了迫使我们永远向往光明。

⑬今夜,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谁,牵着月光的手,把灵魂放飞?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第②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比较有特色,请加以鉴赏。

2.第③段中的画线词语“俏皮”有何意义?请加以分析。

3.第④段和第⑧段分别引用郦道元和李白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有何异同?

4.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的“混沌已久的我”和“心湖的一点涟漪”分别具有什么内涵?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杳不知其所之也。  (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8)烟斜雾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屈突陕

刘长卿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注:①屈突陕:人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③乡:通“向”,窗户。

1.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简要概括诗人“酬屈突陕”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而俯首以矩矱也                    就:_____________

(2)乃其所尔尔                        造:___________

(3)吾自是亦不敢厚于汝矣              责:___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居正的幼子懋修从小就极为聪明,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这让父亲认为他如同千里马,前程不可限量。

B. 作者认为,写字虽然是小事情,可写得这样潦草,几年没有一点改变,这不是命运造成的,不能任随时间流逝而不努力改变。

C. 张懋修参加癸酉年和丙子年的两次科举考试,都获得了成功,因此骄傲而自满起来。作者严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告诫他不能狂妄自大。

D. 作者从亲身经历出发,用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告诫儿子,要估量自身能力,按照规范发愤努力,才能学业有成。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

(2)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

4.结合原文用四字词语简要概括,张居正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