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 税制是周礼的重要内容。礼确立一定特权,更限制特权的扩...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

税制是周礼的重要内容。礼确立一定特权,更限制特权的扩张,所以叫“制”。西周的什一而税,东周礼制被诸侯破坏后就不断被改革加税,这是一个王朝腐敗没落的必然 趋势。古人早看出“靡不有初(政权无不有善始),鲜克有终(少能保持到善终〉”。 (《诗大雅,荡》)创业初主,多不敢轻视民生,尚能省政宽民,什一而足。嗣后享成之君 及其权责集团,生来就是奴役人民,一代骄奢于一代,上行下效,挥霍无度,机构不断臃 肿,“国用”老嫌不足,贪欲总是超前膨胀,故君臣不断策划改制加税。

早在哀公百年前的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就以“国用不足”为由改什一为什 二,孔子在《春秋》中书田:“初税亩。”《左传》云:‘‘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周礼:百亩粮田以十分之一为公田,藉(借)助民力代种,所出谷物交公,国用量入为 出,不超过此数a其余十分之九分配給农民自种自收,不再征税,是为周礼“取民什一”。 宣公的“初税亩”,是除原有的什一税而外,“又履(步量面积)其余亩(原来不税的十之九 私田),复十取一”(《左传》杜预注)。公田已什一,又加收私田的什一,总计什二矣。由 于是首次对农民私田丈量征税,故名“初税亩”,为孔子所讥。

后来年饥乏食,哀公已享取民什二之用,还说:“二,吾犹不足!”要求饥民百姓再“为君分忧”。有若一语喝破千古剥削者的无限贪婪:“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 与足?”所以有若之对,语若傲君,实出于不忍见饥民转死沟壑之惨象也,这话在后人听来,够惊世骇俗的了。而在春秋时代,乃是公论正理。

孔子有过十分贴切而精彩的论述职: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礼记缁衣》)世间事,要对立双方统一认识,很难,最难莫过君对民,故须辅谏匡君、使君守礼,使对立趋 于中和。关键在为君之道,“既为君,尽君道”。君道不明,由贪欲昧心;诫贪应知足,足不 足靠人君与百姓比而后知。故智者出而以“知足”教世:“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 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 人口爽(失去味觉),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行为有害)。”

(《道德 经》第十二章>都是名言至理。

释道二家都教世人知足荚贪,而世之贵人总嫌权不大、富人从不厌财多,罕能知足不贪;倒是贫践众生,生已不足而自成知足,永远过不上人的日子。富责过足而鼓励党取, 百妓不足而功慰知足,只能加深人间不平。故任何思想都只宜作思考利器,不可作唯一口号刮风。有子教哀公与百姓比足与不足,老子言“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才抓住事 情的实质。人法天,责在取法“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财政决策,必须先分清哀公与 百姓究竞谁更不足,政策当孰补孰损,方能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势恶道”。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礼,其全称是周代礼制,它具有双重而又辩证的功能.既是对贵族享有一定特权的—种保障,更是对特权过分膨胀的一种限制。

B. 税制属于礼制范畴,在西周时期税额是十分取一,这个能够宽民、比较节制的数额反映出周王朝缔造者对民众的惧重态度。

C. 周王朝的后嗣君王迫于财政不足的压力,总是揣摩着如何增加税收,财政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他们不知政权来之不易。

D. 初税亩是不符合周礼的,按照周礼.国君只能借助民力耕种公田,而在公元前6世纪却对民众的私田进行粗暴的征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若的回答,虽然有对君主做慢的嫌疑,但其根本动机,却是对饥民的一片仁爱,实际上是为民请命的壮举。

B. 孔子把民比作心脏,把君比作躯体,把君民看作统一体,不过这个精彩的比喻只是理论状态,现实中君民关系多是难以调和的3

C. 老子极力陈述色、音、味、狩猎、珍宝对人生理、心理以及行动的摧伤与狀害,意在告诫人要克己寡欲,可谓人生之大道。

D. 老子的知*足学说有深刻的救世情怀,因为一旦君主富厚其生,那么民众就会深受剥削,进而轻生敢为,社会就会不安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税亩这项新政为孔子所大不许,因为它“损不足以奉有余”,加重民众的负担,这体现了儒家重民的思想。

B. 君民关系趋于中和,关键在于为君之道,君上不要因贪欲蒙蔽自己的心志,因为利令智昏,君上智昏,天下昏暗。

C. 权要富豪仍觉得权势不够充裕,于是进一步侵损本已贫贱的民众以自肥,这是人世 丑恶的规则,是违背大自然运行规律的。

D. 统治者大富大贵仍被鼓励竞取,百姓又卑又乏却被劝说安分知足,人间不平更为加剧,这是佛老思想本身造成的。

 

1.C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主要是他们不知政权来之不易”不当,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为“嗣后享成之君及其权责集团,生来就是奴役人民,一代骄奢于一代,上行下效,挥霍无度,机构不断臃肿,‘国用’老嫌不足,贪欲总是超前膨胀,故君臣不断策划改制加税”,可见周王朝财政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挥霍无度、机构臃肿、贪欲膨胀。 2.试题分析:B项“孔子把民比作心脏,把君比作躯体”不当,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四段开头部分,孔子说的是“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意思是“人民把君主当作心脏,君主把人民当作身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简答题

(1)《边城》中傩送二老从川东押物回茶峒过渡船说“你们这渡船是怎么的,等了半天也不来个人!”,翠翠爷爷一开始说“我以为——”,后又改口说“我以为你们过了渡”。老船夫改口的原因有哪些?

(2)《老人与海》中老人与鲨鱼搏斗后回到茅屋,男孩“看见老人的手”“随即哭了起来”,小说结尾听老人说受了很多苦后“路上又哭了起来”,两处“哭”的情感有哪些异同点?

(3)《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有人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说话者是谁?他为何说这番话?

(4)《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姜维弃粮胜魏兵”中,姜维被后主召回成都,君臣对话后姜维叹息出朝,请简要说明姜维“叹息”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A. 《边城》中多次写到翠翠无由地哭,翠翠哭的原因很多:没有母爱的孤独,面对不是内心所愿的天宝时的无奈,面对爱情危机的无助……

B. 《边城》中白河涨水时,岸边的人会捞取从上流浮沉而来的财物,也会设法救出在水中挣扎的妇人小孩,做得十分敏捷勇敢,显得既爱利又仗义。

C. 《老人与海》中老人说“鱼”和“两只手”三样东西是他的好朋友。他的左手在经历抽筋、恢复正常后兴奋地认为这是对鱼的坏消息,这体现了他的自信、自豪、贪婪。

D. 《老人与海》中老人并不像一些年轻的渔夫把大海当做竞争对手,而是把大海想象成女性,如果她干出了什么坏事,也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

E. 廖化劝刘备斩刘封、孟达,不料竟走漏了消息,刘封畏罪降魏,并欲说降孟达。孟达率部与之死战,败归成都,结果却被刘备拿下问斩。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A. 关羽为东吴孙权所害后,刘备急欲雪恨攻打东吴,赵云认为应以天下为重不主张伐吴,张飞旦夕号泣、以桃园之誓要刘备发兵。

B. 陆逊退魏兵之后,被吴王拜为辅国将军、江陵侯,统领东吴兵权,在魏主遣使至吴时他劝孙权一定要与魏对抗,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C. 孟获被马岱生擒活捉,祝融夫人并一应老小被王平、张翼所引一军于蛮寨中活捉,孟获一人代表全族肉袒谢罪,诸葛亮就此完成对南蛮的平定。

D. 魏将曹真、郭淮大败之后,定下一计,跟羌人许以和亲共同对付蜀军。天降大雪后孔明派兵遣将,关兴砍死越吉元帅,马岱活捉雅丹丞相,曹真、郭淮又败。

E. 司马昭听说计划诞会合吴兵前来决战,召集裴秀、钟会商议破敌之策。司马昭进入寿春城后灭诸葛诞三族,诸葛诞部卒无一人投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初作寿陵。将作大匠窦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复,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节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后汉书》有别于通史,是       ,作者是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       合称“前四史”。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光武帝提倡“薄葬”的原因。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手机。手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见证时代的发展。手机影响人们的生活,寄寓人们的情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