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著简答题 (1)《边城》中傩送二老从川东押物回茶峒过渡船说“你们这渡船是怎么的...

名著简答题

(1)《边城》中傩送二老从川东押物回茶峒过渡船说“你们这渡船是怎么的,等了半天也不来个人!”,翠翠爷爷一开始说“我以为——”,后又改口说“我以为你们过了渡”。老船夫改口的原因有哪些?

(2)《老人与海》中老人与鲨鱼搏斗后回到茅屋,男孩“看见老人的手”“随即哭了起来”,小说结尾听老人说受了很多苦后“路上又哭了起来”,两处“哭”的情感有哪些异同点?

(3)《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有人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说话者是谁?他为何说这番话?

(4)《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姜维弃粮胜魏兵”中,姜维被后主召回成都,君臣对话后姜维叹息出朝,请简要说明姜维“叹息”的原因。

 

(1)《边城》18最后部分:替翠翠掩饰见到心上人的羞涩,老船夫的苦心安排落空,不想再影响二老久等渡船的心情。 (2)同:同情、惊叹、敬佩异:第一处的哭,还有对老人的关心;第二处的哭,还有深感责任重大的不安。 (3)曹操。曹操率军西征攻下汉中,刘晔、司马懿建议乘胜追击攻取蜀郡,但是曹操体恤兵士征战之苦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 (4)猜后主听小人之言,惜已得山寨半途而废,叹无法实施安民之计,虑敌方借此离间君臣,忧君臣不和易生内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概括能力。第一小题考查《边城》中的内容,老船夫改口的原因应与前后的内容相关,从文中来看,一是替翠翠掩饰见到心上人的羞涩,一是不想再影响二老久等渡船的心情。第二个小题考查《老人与海》的内容,考生既要答出两处“哭”的相同点,也要答出不同点。第三个小题和第四小题考查《三国演义》的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对这些书籍的内容有所把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A. 《边城》中多次写到翠翠无由地哭,翠翠哭的原因很多:没有母爱的孤独,面对不是内心所愿的天宝时的无奈,面对爱情危机的无助……

B. 《边城》中白河涨水时,岸边的人会捞取从上流浮沉而来的财物,也会设法救出在水中挣扎的妇人小孩,做得十分敏捷勇敢,显得既爱利又仗义。

C. 《老人与海》中老人说“鱼”和“两只手”三样东西是他的好朋友。他的左手在经历抽筋、恢复正常后兴奋地认为这是对鱼的坏消息,这体现了他的自信、自豪、贪婪。

D. 《老人与海》中老人并不像一些年轻的渔夫把大海当做竞争对手,而是把大海想象成女性,如果她干出了什么坏事,也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

E. 廖化劝刘备斩刘封、孟达,不料竟走漏了消息,刘封畏罪降魏,并欲说降孟达。孟达率部与之死战,败归成都,结果却被刘备拿下问斩。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A. 关羽为东吴孙权所害后,刘备急欲雪恨攻打东吴,赵云认为应以天下为重不主张伐吴,张飞旦夕号泣、以桃园之誓要刘备发兵。

B. 陆逊退魏兵之后,被吴王拜为辅国将军、江陵侯,统领东吴兵权,在魏主遣使至吴时他劝孙权一定要与魏对抗,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C. 孟获被马岱生擒活捉,祝融夫人并一应老小被王平、张翼所引一军于蛮寨中活捉,孟获一人代表全族肉袒谢罪,诸葛亮就此完成对南蛮的平定。

D. 魏将曹真、郭淮大败之后,定下一计,跟羌人许以和亲共同对付蜀军。天降大雪后孔明派兵遣将,关兴砍死越吉元帅,马岱活捉雅丹丞相,曹真、郭淮又败。

E. 司马昭听说计划诞会合吴兵前来决战,召集裴秀、钟会商议破敌之策。司马昭进入寿春城后灭诸葛诞三族,诸葛诞部卒无一人投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初作寿陵。将作大匠窦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复,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节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后汉书》有别于通史,是       ,作者是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       合称“前四史”。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光武帝提倡“薄葬”的原因。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手机。手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见证时代的发展。手机影响人们的生活,寄寓人们的情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将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也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的。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1.“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作者对“灵魂”作出了哪些“眺望”?

2.请理解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

3.第3段“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和最后一段“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中都出现了“界线”,两处的“界线”有什么内涵和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