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 ,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金源,秦国在诸侯争霸中胜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行了户口登记制度,获得了全民动员的能力和丰厚的财力。

B.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国内无论男女老少,都需登记,出生要及时注册,死亡要及时销户。

C. 秦国通过废旅店的方式来禁止百姓擅自迁徙,百姓若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住店,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D. 汉代的“编户齐民”制度是对秦朝全民户口登记制度的继承和完善,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汉代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代公民最主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和衙役,其中赋税最主要的就是向15岁至56岁的男子要交“算赋”,每户要交“户赋”。

B. 西周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因为国家的土地和人口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

C. 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管户籍登记,但计入户籍的人口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不是国家的公民。

D. 先贵族阶层的消失,带来了塔状社会的瓦解,贵族和私民都成为公民,社会结构呈现出扁平化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疯抢财物,而是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B. 汉朝的户籍登记信息比较详细,其中的财产登记甚至具体到奴婢数目,数据的真实性截越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也就越强。

C. 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合理制度有利于国家建设。

D. 编户齐民制度让国民解除了与贵族的依附关系,这是历史的进步,因为推动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以后,国民依附国家了。

 

1.A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是“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3月17日下午,深圳市发生一起事故,一名中学生骑单车在福田区下梅林一街违规逆行,撞上一辆魄轿车,轿车前保险杠附近油漆被剐蹭,司机提出赔偿,这位学生顿时吓得哇哇大哭,路人纷纷过来围观。这时围观者劝司机,“算了,小事,让她快去上学吧……”但司机不同意。在一旁大哭的学生只好拿起司机的手机,给妈妈打电话,直到妈妈和交警过来后才停止哭泣,最终双方协商私下解决。

对于司机的做法,网友众说纷纭,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你对此事有何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丰子恺的一幅关于某种教育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性文字,并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______。赤潮发生的原因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______,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______,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现代汉语虚词的研究,  ②   是专题的著作和辞书,还是研究论文,其主要研究对象都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特别是书面语)中已经通行开来的典型的虚词,  ③   这个虚词系统是在控汉语中形成的,有些  ④   是从中古甚至是上古沿用下来的。  ⑤   这个虚词系统用法的描写和来源的研究都较为充分。  ⑥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现代汉语特别是作为现代汉语方言基础的北方话口语中产生或正在产生一批新虚词。

 

A

关于

无论

/

甚至

对于

B

尽管

虽然

/

所以

然而

C

对于

不仅

由于

/

不过

D

/

不论

不过

而且

因而

但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 不少专家学者把“容貌竞争力”想得那么可怕,说这是“心理不健康”的体现,依我拙见,实在没必要这样大惊小怪。

C. 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等20多个城市将同步启动红色预警。

D. 在新线开通时,广州地铁还将同步启动WiFi全线试用,届时“手机族”在地铁车厢内即可畅享免费上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