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市面上鱼龙混杂、功能各不相同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市面上鱼龙混杂、功能各不相同的电子锁,即使是科技达人们也变得稀里糊涂——到底哪种电子锁才更加安全呢?

②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身体力行,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相信以后也会按照家训和家风去为人处世。

③邓拓在写作上多才多艺,消息、通讯、散文、评论、诗词,什么都拿得起,他写起文章来可以说是倚马可待

④提高官兵科技素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全军大力传播退坡光谱仪、普及科学知识,官兵学习科技、运用科技在全军蔚然成风

⑤这幕一夜爆红的穿山甲大戏,全然囊括了一切扣人心弦的元素:地方领导、富二代、偷食野味、官商一堂。

A. ①④    B. ②③    C. ④⑤    D. ③⑤

 

B 【解析】试题分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对象错配。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倚马可待:比喻文章写得快。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搭配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孙权的贼抒发了镇江这个军事据点江山依旧但却英雄不再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早 行

杜牧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注】①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首句诗人写上马启程以后,让马自己自由自在地前进,写出诗人早行时内心的惬意。

B. “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走过了数里,还未听见鸡鸣,突出了早行时环境清冷孤寂

C. “林下”和“叶飞”采用互文的手法,把行旅者早行时睡意绵绵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D. 第五、六句诗人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将自己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感受。

E. 尾联写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回答令人深思。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陆游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注】①乾道九年(1173)的初春,陆游在成都安抚使的衙门中,担任参议官,这是一个空衔,公事是没有的。他的时光多半消磨在酒肆和歌院当中。诗歌作于此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前两句加快过去,句子十分豪壮,气魄很雄伟,写白浪、急雪寄托了自己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B. 五、六两句在内容上与前四句对比鲜明,正因为前年、去年的生活都过得很有意义,比较下来,更加显得今年的不塂。

C. 九、十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一个慷慨豪迈、孤傲高洁的诗人形象。

D. 结尾两句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的深情怀念。

E. 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忽而豪气奋发,忽而忧愁苦闷,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拾荒人的梦想

王培静

祥春来城里快十年了。

十年前,祥春从部队上退伍回到了大山里的家。参军走时,祥春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从父亲手里接过教鞭时,祥春没想过还要离开讲台。小青在幼儿园工作,祥春们两个人彼此都有好感,但祥春知道自己家里穷,人家小青父亲又是村主任,自己配不上小青。没想到入伍季节到来时,村主任动员祥春去部队上锻炼锻炼。参军走的前三天,小青家托妇女主任来做媒,祥春和小青定了婚。

后来退伍回家,原定春节前祥春和小青结婚的。晚上,祥春提着礼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响了村主任——未来岳丈家的门,出来开门的是主任媳妇,祥春喊了声大娘,对方只用鼻子“哼”了一声,算是回答。进了屋,没见小青露面,祥春把手里的东西放下,不知手放哪儿好。祥春勉强笑了笑问:“我大爷没在家?”

“他有事出去了。”

“小青也没在家?”

“她去县城她二姨家了。”停了片刻,又停了片刻,小青娘接着说:“祥春,你聪明能干,又有文化,将来肯定能找到个比小青更好的,俺们家小青她……

“小青她怎么了,是出什么事了?”祥春着急地问。

“祥春就和你明说吧,都是祥春们家小青不好,她在她二姨家住了一段时间,没想到和城里的一个小青年好上了,那小青年他爸是个局长。那小青年死活追她,生米已做成熟饭了,祥春们也没办法。你看这事怎么办吧?”小青娘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作派。

祥春不知自己怎么离开小青家的。

祥春觉得村人看自己的目光都有些异样,好象倒是祥春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祥春原想,自己回来还能去当民办教师,像父亲一样,当一辈子民办教师也不后悔,可一打听,学校里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一个寒意逼人的早晨,祥春狠狠心看了小村一眼,逃离了家乡那个地方。

这是祥春给我讲的他自己的故事。

由于我最近正在写一部关于拾荒人的纪实文学,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祥春,也许都曾当过兵的缘故,我们聊的很投机。后来我知道他找了个青岛姑娘做老婆,而且长的很漂亮。儿子现在也已经三岁了。

这天是星期六,他打我手机,说要请我喝酒。我说,喝酒可以,我请你吧。

在太平路路口一个小酒馆里,我们俩喝了一瓶二锅头,又喝了些啤酒。我们俩都有些醉了。他说:王大哥,你知道吗,祥春过去的那个对象小青,并没有像她妈说的被一个什么局长家的儿子看上了,实际上他们是看祥春退伍了,没多大出息,不想让女儿嫁给祥春,所以才编了那样的瞎话骗祥春。后来小青嫁给了镇上一个杀猪的。我不把你当外人,我告诉你一个我个人的秘密,在这之前我谁都没给说过,你一定得答应要给我保密。我说,你要信不过我就别说。他红着脸说,将來,我一定要干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我心里一直有个理想,等我攒够了钱,一定回家乡的镇上去建一所希望小学,要建最好的设施,请最多的老师,我现在已积攒了十五万元的奖金。将来成立了自己的废品回收公司,教师员工的工资都由我来出。我说的是真心话,大哥,你不会笑话我吧?

看着他的一脸真诚和满眼泪光,我突然一下子也被感动了,我说,到你的希望小学剪彩那天,我一定去给你捧场。他说,一言为定。我说,一言为定。我们俩个男子汉相拥而涕。别的吃饭的人和小饭馆的工作人员都莫名其妙的看着我们俩个。

人人心里都有梦想,这就是一个拾荒朋友的梦想。望着面前的祥春,我还想到:芸芸众生中,有的人穿着体面干净,心里却很脏;有的人穿的脏点旧点,他的心灵却干净透明,像我的这位祥春朋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叙写了祥春的生活处境,身处大山之中,贫穷的家庭和低微的身份以及他与小青之间的家庭差距,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 村主任动员祥春入伍,主动托人做媒,是因为祥春聪明能干。当祥春回到大山里后被小青瞧不起退了婚。

C. 祥春在城市里收获了爱情,建立了幸福的家庭;而小青最后嫁给了杀猪人。两人结局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嫌贫爱富行为的嘲讽。

D. 小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通过叙述祥春的经历赞美了祥春的美好心灵,并采用了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小说中的祥春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有人却认为此结尾画龙点睛,你怎么看呢?请从主题、结构方面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

B.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C. 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D. 贼既稍近,质子有叛者,枢因斩其队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