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美国人尼古拉斯•卡尔写了一本书叫《浅薄》。他提出了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美国人尼古拉斯卡尔写了一本书叫《浅薄》。他提出了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同时,是否也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卡尔认为,互联网虽带来了不胜枚举的好处,但也带来了碎片化的问题。超级链接鼓励我们在一系列文章之间跳来跳去,导致精力的分散。我们在网页上的每一次点击,都标志着专注思想的一次中断,是注意力的一次瓦解。互联网让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而我们正在丧失的是专注能力、深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卡尔在书里引用了一些大脑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长期碎片化方式接收信息,会改变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我们正变得更加容易接受支离破碎的“非线性”阅读浏览方式,这一方面是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在悄悄变化的直接依据。

   卡尔的观点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但难道互联网式的阅读就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吗?

首先,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以前很多不会用来阅读的时间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很多人正是在开始频繁使用微信后,每天花在阅读文字上的时间才成倍增加。

同时,互联网式的碎片化阅读,让随时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以我个人的经验,越是大部头的书籍,如果有电子书的辅助越有可能读完。比如我前段时间看的《三体》和《失控》,正是利用出差、坐车时的碎片时间,才把它看完的。

    伴随纸质书籍阅读的有可能是浅层思考,而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方式是“碎片化阅读,体系化思考”,也就是从被动的、漫无目的的阅读,转化为有框架、有体系、主动性的阅读。

而且,当我们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的时候,互联网式的非线性阅读就能体现出比纸质书籍这种线性阅读更大的好处。当需要对某一个点进行深度研究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让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比如看《浅薄》这本书,我们在看之前可以先去网上查一下其他阅读者对书的评价,了解到作者主要的观点并判断其相对于自己的可读性,在读完之后还可以去查看书里所提到观点的相关文章,去看看作者的博客,也可以进入专门的讨论区间和其他的读者进行交流,这些都能加强阅读的深度。

(取材于付伟的《拯救阅读》,有删改)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 互联网式的阅读,导致人们丧失了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B. 美国人卡尔认为互联网让人的专注、深思和反省能力正在丧失。

C. 通过研究大脑结构,卡尔进一步证实了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

D. 长期碎片化方式接收信息,改变了大脑的神经系统和思维方式。

E.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时,也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精力分散等问题。

 

BE 【解析】试题分析:A是卡尔思考的课题,而非事实;“正在牺牲”不等于“丧失了”;C卡尔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D文中是先改变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唐诗的意象是跳脱的、疏离的、并置的,意象与意象间的空间较大;而宋词的意象大多是紧密的、蝉联的、链接的,其间的空间较小。我们来看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意象的绵密,而且还能看出,这绵密的意象,与词人的内向细腻的性格有关。他们喜欢“思量”,喜欢这样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地忖度,他们注力于某一点,一往而不复一往而情深。这种递进层深之笔,都是宋人情怀幽深的表现。

(取材于鲍鹏山《天地词心》,有删改)

【注】①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1.下列对文段和《踏莎行》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写词人所见所感,因为战乱,词人远离家乡,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

B. 下片写行人想象思妇登楼远望的情形,但行人远在春山之外,望而不见,更添愁情。

C. 全词的意象具有绵密、蝉联、链接的特点,表现的情感是细腻动人的,“递进层深”。

D. 作者认为宋词的意象具有绵密的特点,与词人的性格有关,与幽深的情怀也有关。

2.下列词句中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两项是

A.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E.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古代诗词中常用到叠词,或摹形,或摹声,或摹色……,用来表达思想感情。请选取自己熟悉的包含叠词的诗词句(上文中的叠词句也可作为例句),说一说运用叠词的好处。150—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②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获,或覆没沈溺。其大船尚存,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③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奈何弃之                 穷:贫穷

B. 谭以疾不                     诣:往,到

C. 言执正                     抗:违抗,不顺从

D. 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           谮害:进谗言伤害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河深奇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 漂没著岸,为魏军获          若属皆且为

C. 其大船尚存                  适莽苍,三餐而反

D. 必隐形于天外                其间旦暮闻

3.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粲)迁为长史,治有名迹

B. 皆以戈矛撞击(大船)不受

C. 谭卒欣然与(吾粲)谋

D. 又数以消息语(于)陆逊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赏识,奏请朝廷任命,而走上仕途。

B. 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 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谢谭。

D. 陈寿认为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是可悲的。

 

查看答案

(1)                     ,觉今是而昨非。

(2)引壶觞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3)既窈窕以寻壑,                    

(4)登东皋以舒啸,                    

(5)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6)故木受绳则直,                    

(7)锲而不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A.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里也好,女子中学里也好,年轻人都不安分,教室里闹闹吵吵——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他认为如果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那才妥当。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减低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到后来把他俩开除了事。我们教师们都怕他。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B.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对下面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

A. 表现别里科夫的责任心,他担心学校的声誉因之受损。

B. 表现别里科夫胆小怯懦,害怕他人的事牵连到自己。

C. 表明沙俄统治还比较强大,人们是无力抗争的。

D. 暗示全城的人都比较胆小、自私。

2.埋葬别里科夫既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为什么又要“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受到良好教育的结果。

B. 别里科夫虽使人讨厌,但别里科夫死去毕竟使人悲伤。

C. 套子的代表人物死去了,可是套子依然存在,且势力还十分强大。

D. 在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中,人们都变得虚伪起来了。

3.不能表现别里科夫“维护旧事物,害怕新事物”的一项是

A. 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B. “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C. “这是什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D. “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4.“虽然我们埋葬在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查看答案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乐夫天命复奚疑

A. 将有作于上者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之二虫又何知

D. 田园将芜胡不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