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阅读答案__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阅读答案__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1.“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的好听一点,都说推敲,为什么?”

2.作者认为"推”字比"敲"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①推敲这段文字因缘古今已传为美谈:②“咬文嚼字"与“推敲”尽管都是对语言文字斟酌锤炼,但前者在感情上含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2.推”字更能体现环境的幽寂(冷寂)和僧人的孤寂.与孤僧步月归寺的情境更调和。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从“推敲“的来历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概括分析。 2.试题分析:注意从表现力上回答:环境的幽寂(冷寂)和僧人的孤寂.与孤僧步月归寺的情境更调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

1.根据选文,概括鞋匠格斯拉这一形象的个性特点。

2.小说以这段文字作为整个故事的结尾,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虽有至道,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2)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怨不在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魏征《速太宗十思疏》)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6)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博《五人墓碑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 ① 江上夜泊

黄 机 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赏析词的开篇两句(“寒江……江之曲”)的作用

(3)片后三句写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概括景象的特征。

(2)下片的泪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 ① ,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 ② 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用以代指死者受祭,②号为文王:追望西伯吕的尊号为周文王.③徂:通殂,死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 武王已平股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C.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易:取代

D.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与:赞助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B.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3.下列对据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常以“伯仲叔季”作为兄弟长幼排行的次序,据此可知,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兄弟俩都不肯继承君位并相继逃走,国人因此另立中子。

B. 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父死不葬”,却兴师伐纣是不孝不仁的行为,为此,他们叩马进谏武王;而进谏的遇挫,让兄弟俩深以为耻,遁世隐居首阳山中,宁可采薇充饥也不食周粟。

C. 伯夷、叔齐、颜渊这类善人不得善终,而为非作歹、暴戾恣睢的盗贼祏这类恶棍却往往寿终正寝或终身逸乐,如此反常的社会现象,让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而不偏私。

D. 在作者伯夷、叔齐、颜渊都是身处混浊乱世却始终进从自己的意愿行事的品行高洁之士;对他们宁可穷饿无聊而死也要坚守自己的迫徳主张的高风亮节,作者在交中予以了充分肯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

(2)然回也屡空,槽糠不厌,而卒蚤夭

 

查看答案

下列四组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 錕投白挺,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B.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落篱之艰

C.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D.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