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①黥②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虔;人名。 ②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既具,未布, 既:已经
B.令行于民期年, 期年:满一年
C.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给:供给
D.太子君嗣也 嗣:继承人
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含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荆轲知太子丹不忍。
C.于是太子犯法。 D.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怪之,莫敢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阅读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成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加线的词在句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币:钱币
B.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以……为怪
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怖:惧怕
2.下列句子加线的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子闻之,驰往——辍耕之垄上
B.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焉用亡郑以陪邻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所以不成者,以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左右既前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矣。
C.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分别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且焉置土石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若毒之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 同舟共济 B. 济世安民 C. 赈灾济贫 D. 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