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内文言文阅读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课内文言文阅读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成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加线的词在句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钱币

B.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以……为怪

C.愿大王少假借——假借:宽容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怖:惧怕

2.下列句子加线的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太子闻,驰往——辍耕垄上

B.荆轲和而歌,变徵之声——大王为此计者

C.嘉为先言秦王曰——佚之狐言郑伯曰

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焉用亡郑陪邻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所以不成者,以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C 3. (1)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他(秦王),一定要得到契约(指不攻击燕国)来报答太子。 (2)因此荆轲在后面紧追着秦王,而事出突然群臣无束,也不知道拿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只能用手来与荆轲博斗。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怪:感到奇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左右既朝服,设九宾顷之未发,太子使使以大王踞以骂曰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矣。

C.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查看答案

分别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置土石                         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不阙秦,将取之                 毒之乎

A.相同,不同       B.相同,也相同

C.不同,也不同     D.不同,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 同舟共济    B. 济世安民    C. 赈灾济贫    D. 无济于事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 ①③④/②⑥/⑤    B. ①②/③⑥/④⑤

C. ①④/②③⑥/⑤    D. ①⑤/②⑥/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