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

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

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啊,我明白了!云雀眨巴眨巴眼睛想,谁如果想展翅高飞,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果眼睛只盯在树冠以下,那就永远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翱翔。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会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心比天高 天空已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我常想我是个骄傲的小女人吧!我会为自己构建一个世界,在其中自娱自乐,不管是怕面对现实也好,还是作茧自缚也罢。我骄傲着自己的骄傲,笑谈着自己的人生。 阳光一直是我的钟爱。心台太高,我常将自己当成太阳之女,骄傲地与之对视,让阳光可以灼痛我的眼。我就可以骄傲地说,没有人比我勇敢。 我不高,甚至有点矮,但你知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多么高旷多么渺远吗?因为我们是凡人,免不了要被俗世所抛弃,因为生而为人的悲哀让我常想庸俗之人就应该这样一辈子庸俗下去。但是我想跳出凡世的牢笼,在人群中寂寞地观望,在人潮中辗转着寻找一个隐约的誓言。我看不穿红尘,也毫无慧根我不敢说我能放掉一切,我不敢说我能给心灵一个旷远的高度。但我可以站在人群之外,寻找一个目标,可以将心寄托在一个无法触碰的高度,供奉它,仰望它,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但这样好吗? 哲人的高度来自对心灵的窥视后那一次顿悟。流出的烟云也碎于那一次的恣意放逐太高的天空,流云停留不住它的脚步,高处不胜寒,才输给了世俗。 “契阔谈燕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那个有情有义的曼殊和尚,那句婉转的诗词,那些青卷黄灯,破钵草履,他的心灵站在那不高不矮的一垛墙上,让阳光的双足一次次踏进又踏出。既出世又入世,貌是无情和尚却是有情文人。上等微墨在曼殊手中磨出一枝午夜绝荷,因着心灵的寂寞和高旷,他才能在世俗与超脱间来去自如。灵魂之血液透明无比,不似人的血之绯红,也非植物之血纯绿。因为他心灵的高傲让一切如琉璃的质感、光滑细致。 有人教导过我们,给心灵筑一个高高的心台,才能尽收那远处的胜景,才能窥视那荒芜遮蔽的繁盛,但生命走入一条长长的胡同黑暗没有尽头,上帝在云端只眨了一眨眼,便为我开启一扇光明的窗,走过去,便看到了世界。这个世界的外层是否有另一层世界呢,撑开的结果是禁锢还是保护?我想我是否应该筑一个高高的心台,让一切云淡风清直至寂寞。 但心台太高,那剩下的便是寂寞的湿衣,难受却无法挣脱,出世的人都是大寂寞过的人,而大寂寞的人一定有着孤独情绪。而孤独却是因为心台太高,看尽了繁华似水,尝尽了冷暖殊俗。管它是秦淮河畔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还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于人于己是一场浪费。只留下一堆梅妻鹤子,竹友菊仙,小径疏篱和驾鹤西归的旧事让后人凭吊。 于是我想是他们心比天高吗?还是我们过于庸人自扰,太高的心,便成了束缚,太短的精神,却又是一种庸俗。 但愿我心的高度是像曼殊一样不高不矮,逍遥着世人的脚步。 风物长宜放眼量 如雄鹰般穿梭云间,俯首,有麻雀、鹌鹑;抬头,却有不曾抵达的蓝天。生命中,要有远大的目标,方能有生命的高度。 面对澄澈秋水,与身后的士大夫,庄子最终选择了“曳尾于涂中”,他宁肯“三月聚粮”,幻化作一株观望月亮的树,一只待机腾飞的鸿鹄,追求着他生命中的高度,他的远大理想。面对生与死,林黛玉选择了死亡。她高度的归宿是震撼人心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凡·高在光明中被太阳光割得剧痛就是他的高度,还有贝多芬抵达蓝天的灵感和至极的黑白键谱出的壮美乐章…… 生命,只有拥有了一定的高度,才能称其为生命。我渴望着成为一名耿介拔俗之人,兴许这就是我的高度。 芸芸众生,世界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地活过,他们不是目光短浅,就是庸庸碌碌,重蹈覆辙,完全失去自我。 柳三变被黜免之后,没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品质,不去追求人生新的高度,却成了酒徒之类。再说当今,又有几人能够超脱世人的俗欲。如徐本禹走进大山?眼中只有“低于自己”,对“高出自己”的人视而不见,对“高出自己”的呼唤置若罔闻。 生命,没有高度,怎能享有生命的桂冠?没有高度的生命简直就是一种对生命、对创业者的亵渎。没有高度的生命只是背负着生命的重壳,如西西弗斯一样在盲目的山间缓缓前进,他们的眼里只有阴霾,没有阴霾后隐藏的缕缕阳光。 “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领悟了这句话的本质含义,生死又有何区别?文天祥的死、三毛的彻底感悟——“死”岂非是生的最好的方式?生命,有了高度之后,杜甫的茅屋、霍金的残疾便变得微乎其微了,因为有了人生高度的成功。生命中有了远大梦想,爱迪生实验多次地失败、玛丽·居里青春的埋葬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他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现代化的新世界。 我赞美我很远的蓝天,我赞美高度,我赞美有远大目标的脱俗之人!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带材料的话题作文,审题时应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麻雀、公鸡、鹌鹑是一种类型,它们以不如自己的对象为参照高度,目光短浅,孤芳自赏,不思进取;而雄赢属于另一种类型,它以蓝天为高度,胸怀大志,永不满足,积极进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立意。也可以从整体寓意着手,立意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飞得高才能看得远”等。 对本次作文审题的分析:从所给的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两则关键性的东西: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象征的是当下社会中那些目光短浅、比低不比高的人;而以云雀为代表的鸟类象征的是当下社会中那些目光远大、志当存高远的人。所以,可以看出两类鸟象征了社会中的两类人,他们的境界截然不同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人生的定位差异决定的。 本次作文的立意方向:1.批判低矮的人生高度,倡导高远的人生高度。2.赞扬高远的人生高度。3.不管是低矮的人生高度还是高远的人生高度,不直接表态,得出适合自己的人生高度就是最美的结论。4.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矮和高的人生态度进行客观的评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时候读国文课本,念到一些大文章,老是会猜想,写这些_______的文章的人,平常的生活又是什么模样呢? 他们也应该会有_______的时候吧,也许也会偏爱甜的食物或者偏爱春天的柔风吧。

A.温柔优美、清新淡雅   恬静或者悠然

B.幽默可爱、轻快诙谐   顽皮或者爱闹

C.义正词严、慷慨激昂   软弱或者天真

D.灵动调皮、生动活泼   平实或者朴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乡下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

 

查看答案

请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幸福不喜欢____(xuān xiāo)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____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                   ;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请根据处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答: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前后文,在处仿写一个恰当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推拿

毕飞宇

沙复明在前厅嚼药,王大夫站在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门口,大声喊了一声沙老板。王大夫到底走过码头,他没有喊老同学,而是把沙老板这三个字喊得格外有声势。沙复明从里头出来,一来到门口就开始和王大夫寒暄。

沙老板和王大夫的寒暄很有节制,也就是一两分钟,沙复明就把王大夫带到休息区去了。休息区里鸦雀无声。不过王大夫感觉得出来,休息区坐满了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王大夫愣了一下,笑着说:开会吧?沙复明说:开会一般在星期一,今天是业务学习。王大夫说:正好啊,我也来学习学习。沙复明笑着说:老同学开玩笑了——抽空你还得给他们讲讲。现在的教育马虎得很,一代不如一代,没法说,跟我们那时候没法比了。王大夫笑出声来,同时也听出门道来了,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沙复明给了王大夫十足的脸面。王大夫没顺着杆子往上爬,而是笑着说:沙老板客气了。沙老板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沙复明不在意人家夸他的手艺,却在意人家夸他的理论。他非常在意自己是一个有理论的人。沙复明就笑。王大夫这样说倒也不是拍沙复明的马屁,沙老板的确有手段。短短的几分钟,王大夫已经出来了,生意不论大小,沙复明拾掇得不错,有规有矩,有模有样。王大夫放心了。作为一个打工的,王大夫喜欢的事情有两样,规矩,还有模样。

王大夫的感觉是对的。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有一个特征,不只是做生意,业务培训抓得特别紧。这也是沙复明别出心裁的地方了。培训是假,管理才是真。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左右都是推拿中心生意清淡的时候。沙复明打工的那会儿,经常利用这样的机会睡个回头觉。说起上班时睡觉,盲人最方便的地方也就在这一点了。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一闭上眼别人就看出来了。可是,盲人就不一样了,只要坐下来,脑袋一靠就过去了,谁也看不出来。沙复明当年就意识到这一点了,暗地里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严要求:哪一天自己要是当上了老板,绝对不能让员工在推拿中心睡觉,这个现象必须杜绝。客人都是有眼睛的,如果员工们都在打瞌睡,他们所看到的绝不是懒散,而是生意上的萧条。反过来,利用空闲的时候开开会,探讨探讨业务,前厅的精气神就不一样,是精益求精的气象。气象很重要,它是波浪,能够一传十,十传百。沙复明是打工仔出身,知道打工生活里头的ABC,回过头来再做管理,他的手段肯定就不一样。他知道员工们的软肋在哪里。所谓管理,嗨,说白了就是抓软肋。

沙复明带领着王大夫在推拿房里走了一遍,每一个房间都走到了。王大夫对沙复明的盘子已估摸出来了,十三四个员工,十七八张床,不算大,可也不算小了。如果王大夫的资金没有被套住,他的店差不多也能有这样的模样。这么一想王大夫就难受起来了,手指头的关节噼里啪啦又是一阵响。

最后一个房间看完了,沙复明后退了一步,把推拉门关上了。王大夫知道,关键的时刻来到了,谈话马上就走入了正题。沙复明的语调是抒情的,意思是,老同学来助阵,他由衷的高兴,由衷的欢迎,所谈的内容却是平等。王大夫懂沙复明的意思,虽说是老同学,他王大夫在这里和别人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性。王大夫干脆把话挑明了,轻声说:这个,老板放心,我打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王大夫把话都说到这儿了,沙复明就搓了搓手,说:那你就去添置一点东西,生活必需品什么的,我马上打电话到宿舍去,给你清理床位。王大夫拍了拍沙复明的肩膀,沙复明也拍了拍王大夫的肩膀。沙复明提高了声音,说:沙宗琪推拿中心欢迎你。

王大夫侧过脑袋,不解了,明明是沙复明推拿中心,沙复明为什么要说沙宗琪推拿中心呢?

是这样,沙复明解释说,这个店是我和张宗琪两个人合资的。我一半,他一半,可不就是沙宗琪了么。

张宗琪是谁?

我在上海认识的一朋友。

他现在在哪儿?

在休息厅呢。

我还没去看望人家呢。王大夫说。

没事,沙复明说,时间长着呢。什么人家我家的,我跟他一个人似的——他在开会。

王大夫仰起头,做了一个的动作,却没有发出声音来。心里头似乎松动一些了。

(节选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王大夫的推拿手艺非常好,但因为自己资金紧张,不得已来到自己同学沙复明的推拿店打工,尽管心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B.沙复明带王大夫来到休息区后,当着休息区的全体员工的面郑重地对王大夫说“抽空你还得给他们讲讲”,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员工技艺的不满。

C.尽管沙复明的推拿店不算大,有十三四个员工,十七八张床,然而他拾掇得有条有理,有规有矩,这表明沙复明是个懂管理的人。

D.沙复明对推拿店严格管理,他经常在上班的时候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盲人推拿师在上班期间睡觉,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E.小说通过对沙复明和王大夫两位盲人推拿师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展现了他们体现世态人情的日常生活,揭示出他们敏感、细腻而又独特的内心世界。

2.文章开头部分,王大夫为什么不称呼沙复明“老同学”,而是把“沙老板”三个字喊得格外有声势?请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处,为什么王大夫“心里头似乎松动一些了”?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1.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