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1.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1.C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据第4段“联合国……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则被忽略了”,可确定C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红楼梦》阅读

1.下面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贾政亲自执板,狠命下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及时阻止,而后贾母赶到厉声训斥贾政,贾政下跪赔罪。又见宝玉挨打后的惨状,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B.宝玉和晴雯拌嘴,袭人来劝解,越帮越忙,恰宝钗到来,袭人戏称你不知我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宝钗笑道:你死了,我先就哭死了。宝玉则道:我做和尚去。宝钗将两个手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

C.初秋季节,探春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于是成立了海棠诗社。李纨自举掌坛任社长,首次活动便是《咏白海棠》,以薛宝钗的诗为魁。

D.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管家媳妇们欺负探春年小,翘首观望探春如何处事。探春按旧例赏银二十两。赵姨娘过来抱怨,嫌给得少,连袭人都不如,没有脸面,遭到探春义正言辞的反驳,两人大闹了起来。

E.刘姥姥在贾母处讲村野故事,宝玉与姐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先生说的书还好听。刘姥姥见贾母与哥儿姐儿们都爱听,更是尽心尽力,将自己的经历见闻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2.请简述香菱学诗情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以力假(1)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4)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1)假:凭借。

(2)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3)赡:充足。

(4)七十子:指孔子弟子中的贤者,一说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孟思想一脉相承,讲的都是攻心为上政治方针,讲究以德服人。

B.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辩证地认为霸道的结合,能缔造出大国。

C.在孟子看来,汤、文、武都是实行王道的,所以不一定是大国也能臣服天下。

D.不足百字的一段话,孟子用了对比、举例、引言等多种方法,很有说服力。

2.孟子曾对齐宣王说: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又说: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梁惠王上》)结合上面选段和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王道霸道持什么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

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

D.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

3.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悯  獐

【清】侯方域

客有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 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矣,曷以授余? 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氏,侵假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 西旅氏: 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 : 猛犬。 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 侵假: 逐渐。 翁翁: 和睦的样子。   煦煦: 和悦的样子。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侯子以獐献者             过:拜访

B.子之不善于獐也矣             审:审察

C.吾吾索矣                     废:去除

D.所以童子也                   饵:迷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侯子对凶犬害獐有所警惕的一组是

獐可驯乎                     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又且不知吾二犬               使童子守之

而犹授獐以索               亦将有灾焉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子建造兽圈接受了别人送的一只獐子,后来又把它转送给王仲

B.王仲认为侯子不善于驯养獐子,他打算让獐子和他的两只凶犬成为朋友。

C.两只凶大假意亲近獐子,使主人和獐子失去戒心,然后伺机咬死了獐子。

D.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于凶犬不可丧失警惕,谨防被咬。

4.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字词解释

(1)于地而已矣          控:

(2)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

(3)榆枋而止            枪:

(4)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成立:

(5)不名节                 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