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2)《岳阳楼记》中借草木茂盛描写春天晴明的句子是                           

(3)《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                         ,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喻新事物不断涌现,其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富含哲理的句子是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6)《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形的句子是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侧重理解性默写,平时在背诵过程中也要理解诗句内容,同时也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俶”“翕”“芷”“汀”“畔”“渐”“鳞”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 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摘编自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对社会民众的影响深刻而普遍。

B.中国人感受到宇宙是生生不息而具备条理的运行大道,这种精神境界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诗书礼乐的文化就得以成就。

C.诗书礼乐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造就群体生活的秩序,诗与乐则陶冶性灵。

D.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从最底层的物质器皿直接进入艺术领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更为深刻。

B.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二者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相辅相成,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C.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

D.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融通和谐。

B.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之本在于音乐的精神,因此,乐是人类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人类社会的礼和乐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凝聚了社会亲爱精诚的团结精神,使中国人追求和谐的文化理念得以体现。

D.与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的西洋艺术相比,中国艺术则呈现出端庄流丽、雍穆和平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导师带着几十位学生野外考察,看到一名学生正要穿过一片沼泽地,他大声对学生喊:“小心,不要走错路,踩到沼泽则会沉下去的!”那名学生回头大喊:“老师更应该小心啊!我走错路,沉下去的只是我一人,如果老师走错了,沉下去的还有追随你的一大群学生。”导师沉默了,体悟到关心之外还有深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角度:①相互关心;②引导者的作用;③不要忘记提醒自己。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就会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甚至竭泽而渔, ,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因此, ,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否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开放是与世界互联互动、互学互鉴的共同事业,既要有着眼全局的战略谋划,更要有“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的”的国际视野。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再到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         ,书写陆海内地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大文章。

A. 挖掘各方利益汇合点、共创互利共赢大事业

B. 目的是挖掘各方利益汇合点、共创互利共赢大事业

C. 把挖掘各方利益汇合点、共创互利共赢大事业作为目的

D. 挖掘各方利益汇合点、共创互利共赢大事业是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