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B. 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C. 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D. 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2.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徙明、毫、沧三州中的调动官职拜中书舍人中的授予官职

C. “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 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 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 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6.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1.D 2.D 3.A 4.(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用车载着(悬赏所给的)金帛跟着他,让他四处夸耀。(饮食冠裳之、假、辇、夸徇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曾巩让僧徒们相互推荐、选择担任主守的人,将推选出来的人记录在册,按照次序补缺。(俾、推择、识、以次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歌写作无中生有,化不在场语言为在场语言诗歌阅读有中生无,化在场语言为不在场语言。不是没有,而是潜藏的。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致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可见,”“同出而异名,并非对立在场语言呈现于文字,不在场语言隐匿于字里行间或文字之外。站在作者的立场,不在场语言是经验的一部分,他面对的言欲尽却言不尽的困难通过不在场语言得以解决同时,作者依赖在场语言的创设来伸展不在场语言。站在读者的立场,读者面对在场语言,他必须试图打破它的在场,站在其边缘地带倾听那意犹未尽的余音。在场语言好比琴弦,不在场语言就是在恰当的指法下弹奏出来的漂浮于琴弦周遭的余音,它们互相衬托,互相生成,描绘出动人的情调。诗歌中的在场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字词,只要有不在场语言,它就和世界有了联系,它就不可能单独地被释义。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互动,生成了汉语诗歌的空白结构。

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对话,它以至言无言的方式为诗歌命名。海德格尔有对器皿的特征的精彩描述:空,或虚空,才是使壶具有盛水功能的东西。空间,壶的空无,正是壶作为空器之所是。空,构成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空,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它接受着人们倾进去的东西,又为它的倾听者无私地奉献它的倾出。如同容器一样,诗歌空白收留着诗歌的真义,空白结构是诗的深层结构。

诗歌的在场语言占有的总是有限的时空,诗歌唯一能同时空抗衡的是空白,它通过无言言说,展示了生命在时空中不受限制的恒久的运动。空白拒绝对诗歌作静止的解说。诗在有文字处,诗之妙在无文字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变动不居的道理,认为世界的深处是虚空,而虚空乃万物之源。万象皆从空中采又向空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也是中国诗歌真正的诗底。西方油画连画底都要打上底色,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色彩和线条仍是视觉目睹的实而中国画家用心之所在,正在空白,空白使得画面上的一花一鸟、一树一木、一山一石都被飘渺的曼气环绕。即使是主张文以载道的儒家诗学,也讲微言大义。

空白作为中国诗歌的深层结构,具有接纳和倾出两种美学功能。空故纳万境,如果进入诗歌的对象世界密不透风,就不可能纳万境。正是空白,留存了诗歌的气韵。诗歌的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并存,并且互相转化,同时空白倾出万境,以无言的诉说把倾听者带到一个陌生而鲜活的世界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说,空白是安顿人类心愿之乡的精神空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那空白处仿佛便是诗歌远望的故乡。诗歌空白结构的存在表明了诗歌文的不可穷尽,任何一次释义,都只是诗歌文本可能的一次解读。

(摘编自何志《汉语古典诗歌的在场语言与不在场语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的写作和阅读,均涉及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在场语言为,不在场语言为不是什么都没有,是潜伏着的,是隐藏在在场语言字里行间或之外的内容。

B.就读者来说,他必须努力突破在场语言的限制,站在不在场语言的边缘地带倾听那些飘浮于琴弦周围的余音。

C.就诗人来说,不在场语言就是他想要表达而写下的诗句不能表达出的、通过在场语言的构建来延展的那一部分。

D.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构成动态关系,它们相互依靠,互相衬托,相互生成,描绘出动人的情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空,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所以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在于空就像器皿一样,诗歌的真意在于空白,所以,诗的深层结构是空白结构。

B.汉语诗歌的空白结构,是由诗歌的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相互运动形成的。在场语言的被单独释义从来都不存在,不在场语言让在场语言和世界有了联系。

C.诗之妙在于不在场语言,在于空白,它突破了在场语言的时空的限制,以无言的方式,展示了不受时空限制的生命的恒久运动。对诗歌作静止的解读,永远不能领略其精妙。

D.世界的深处是虚空,而虚空乃万物之源,这是中国人探索世界得到的观点,这种观点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艺术创作,诗歌也好绘画也好皆如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油画是写实的,它不留空白,连画底都要打上底色,而油画画面上动荡的光、色彩和线条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切的,就跟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一样。

B.主张文以载道的儒家诗学,也讲微言大义,足见中国人对空白理解之深刻。中国画家的用心在空白之处,让画面上的一花一草、一鸟一兽、一山一石被飘渺的灵气环绕的正是空白。中国诗亦然。

C.汉语诗歌的文是不可穷尽的,对诗歌的每一次释义,都只是诗歌文本的一次解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比如李商隐的《锦瑟》就是如此,每个人的解读都会不同。

D.具有接纳和倾出两种美学功能的是诗歌之空白,空白倾出万境,无言的诉说把倾听者带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那空白的地方仿佛就是诗歌远望的故乡,安顿着人类的心愿。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图是2014年河北省语文高考选做题答题情况统计表

1)简要分析2014年河北省高考学生答选考题的特征。

2)如果从引导学生均衡选课的角度,您对命题人提点建议。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

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 ⑤①②④⑥③    B. ②④⑥⑤①③    C. ②⑤①④⑥③    D. ⑤①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党的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高尚的人格力量成为社会的灵魂、正义的化身。

B.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3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以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动了诗歌运动的发展

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在以高中阶段要不要文理分科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表现可谓半斤八两,势均力敌,所以格外精彩。

D.《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美食类纪录片,受到一致好评。这让我们意识到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加强饮食文化建设,以文化特色让整个美食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