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恋花的丽蝶,累累的果实,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明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了一个荒漠。——萨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是真的不能割舍。 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容易;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开,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伤痕的爱并不一定就最刻骨铭心。 这一程情深缘浅,走到今天,已经不容易,轻轻地抽出手,说声再见,真的,很感谢,这一路上有你。 曾说过爱你的,今天,仍是爱你。只是,爱你却不能与你在一起。一如爱那原野的火面合。爱它却不能携它归去。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是不 能拥有的遗憾让我们更感缱绻;是夜半无眠的思念让我们更觉得留恋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 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隽永也更久远。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 有时候,殚精竭虑,费尽心机,在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已无法计算。 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的,直到最后才会被发现,有时候,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都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 有些东西“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一旦得到了它,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 所以常有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谁说喜欢一个人就一定要和他在一起。 有时候,留住了爱人的人,却留不住爱人的心。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和她在一起。 喜欢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让她快乐,因为她的喜怒哀乐都会牵动你的心绪。 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有一首歌这样唱:原来暗恋也很快乐,至少不会毫无选择; 不管你的心是谁的,我也不会受到挫折,只想做个安静的过客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中两则材料内容相反,各有侧重。写作时,既可以根据其中某一则材料确定立意,也可以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确定立意。由材料(1)可得出以下立意: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把目光放远一些;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人生处处有风景;等等。由材料(2)可得出以下立意:生命之美在于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抛弃幻想,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等等。综合两则材料,可得出以下立意:在赶路时不忘欣赏风景;追求梦想而又注重过程;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的验车流程图,请用简洁的语句介绍整个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 5个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 ④①②③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②③①⑤⑥④    D. ④②③①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困难重重,国有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B.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中,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伴随落日的余晖,辛弃疾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B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上映以来石破天惊日又被曝出主题曲《时间煮雨》与日本歌曲《风车》结构音质完全一致,涉嫌抄袭。

C有些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南辕北辙,就不太愿意接受,而不去认真思考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

D从事市场研究的某公司发布消息称,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三分之二份额,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已成明日黄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 9 1 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 9 1 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 9 1 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五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 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沭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蔡元培一直渴望教育救国。 1 9 1 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这与蔡元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欣然应邀。

B.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    北大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C.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    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D.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    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E.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面对不守纪律的    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2)文中说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请简要概括蔡元培是如何使北大获得重生的。

(3)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4)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