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3
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字的妙处。4

 

1.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2.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诗人的情感,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16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于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来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末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钱。口钱:人口税。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A是时年岁不          登:五谷成熟。   B意岂有所          恨:遗憾 

C繇役              宽:放宽。       D良民以给之          税:赋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2  

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数虚己问以政事   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    宜免为庶人廪食             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肯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巨粒子,半径大于1微米的浮粒。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在对于大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便是这样的效果。在工业尚未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但是在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程。浮粒中大粒子的大小接近可见光的波长04-07微米,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而太阳的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波段,也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如果大量的大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的话,太阳可见光会被严重散射回太空中,地球就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到巨大的彗星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浮而成,它们千年不散,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它们散射阳光,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此外,人们担忧核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带来气象灾难。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的核弹头。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10%的核弹爆炸,扬起的尘云也会带来核子冬天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我们知道,首先必须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也就是说要是大气中没有浮粒,白云则无从产生与存在,然而当前地球上空大气的问题却是,因为人类肆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和焚烧木材,使烟尘浮粒太多。当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也就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结果在水汽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小水滴或冰晶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水分而长不大,从而因重量太轻而降不下来,结果是天空阴云密布却无降水,大地干旱肆虐。
1.下列对于大粒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粒子是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它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起主要作用。  

B在工厂遍布的今天,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  

C大粒子可借自己与可见光的波长尺寸接近的条件,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  

D大粒子如果在大气中大量悬浮,地球就可能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艾肯特粒子和巨粒子也会在空气中漫游,并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B气象学上的效果,就是一个地区被空气中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降低。  

C.工业尚未发达以前,空气中的浮粒还不足以形成的现象,但今天的大都市地区,通常有大量浮粒,市容变丑。  

D太阳的可见光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它与生物生存的关系极其密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最终使侏罗纪恐龙连同大量草食动物饿死而灭绝。

B人们担忧核战争会给全球带来核子冬天,一旦出现核子冬天,地球上可能会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

C浮粒的存在是形成水滴或冰晶的先决条件,大气中有了浮粒,才有可能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才谈得上有降水。

D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而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水分促其长大,也不能形成降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教授对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学生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学生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学生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对于植物而言,土壤就像一个仓库,___。土壤的矿物质营养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水分太少引起干旱,____,对植物的生长都不利。土壤的含水量和通气状况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____,一些动物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农业上常用灌溉法来防治虫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未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 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C. 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