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未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

下列各句中,未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 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C. 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冷冷地坐着”属于拟人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3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B.说实话,当时的我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C.如果说,古代中国人文精神是以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和男权中心主义观念为基础的,那么,现代中国人文精神在内涵上则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D.大学毕业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有美国媒体批评前总统布什,说布什因为没读《孙子兵法》,战略战术不对头,所以被伊拉克战争弄得灰头土脸,导致美国民众对他的信任度下降。

B.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

C.一个人读书的姿态固然可以不优雅,读书的环境固然可以不宁静,读书的时间固然可以不充裕,但读书的心境永远可以超然物外,不为形役。

D.叶君健先生在创作上决不渲染离奇情节去哗众取宠,坚持朴实的白描,被西方称之为冷静到残酷大师的写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            

想到众兄弟就要             ,他不免一番悲戚。

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           ,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           

A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画家荣宏

王海珍

站在北京2011年岁末的街头,荣宏君自己大概已经想不起初来的心情了。有兴奋,也有茫然吧!和大多数北漂一样,有一个胸怀远大的抱负,有深浅莫测的前程,还有一颗跃跃欲试、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峥嵘之心……

现在心情渐渐平静安和。步履渐渐放慢,稳定。长期在传统文化、词章翰墨的浸润下,古意隐隐散发。那个从鲁西南偏僻农村走出来的懵懂无措的年轻人,已经在这个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稳稳地走出了一条路——那个自十岁起便拿起笔在土墙上胡抹乱涂的小孩,已经将他的梅花画送进了人民大会堂,赠送给了多名国外友人。

荣宏君,你现在是名人了呢,这句话,在家乡人的酒桌上常被提起,并成为祝酒的下酒菜,当事人却只是憨憨地笑,诚恳之极。山东鲁人的厚道、耿直,一直未曾有变。

这么多年,一个人,无亲无故,无组织无单位,游离在体制外,以笔墨为生。靠一双手、一只笔、一砚墨,单枪匹马,一路走来,也真是不易。

现在回望仿佛显得太早。经历的有些事,到了我七八十岁时再细细咂摸吧!荣宏君在傍晚的灯光下微笑。他早已学会了不抱怨。

外面,寒星泛起,黑夜的幕布拉开,回忆漫溢上来——他经历过的苦涩,因有现在的甘味,便也不再都是苦。

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很多攀越人生高峰,览人生胜景之人的感慨,也更像是他的人生写照——他画梅,一株又一株,傲雪的梅,凌寒的梅,孤倔的梅,画里有他的人生,真实贴切。他的成长是一部曲折的励志剧,是实实在在的真人演绎,无人可以代替。幼年,父丧家贫,高中毕业,北上求学,长子之责,看到家中重负,不得不辍学养家。对外说起,一句轻描淡写带过,自己的生活,却是一日日苦捱过来。

在画作没有市场之前,为谋生,他摆过书摊,开过饭馆,但他却学不来生意人的精明。骨子里面是文化人,即便是摆书摊,也要自己喜欢的书才行,没人光顾时,看书,有人来时,还是看书,天生读书人。生意自然是失败。

陈年旧事了,不提也罢。他摆摆手。

想过离京,回家守着几亩薄田,却心有不甘。内心深处对书香的渴望,如波浪在胸中翻涌。再穷,也要读书。拿起儿时练书法的毛笔,朝书香迈去。

幼年练习书法的底子与爱好绘画的基因结合起来,铺陈了最初的书画道路。一上手,花鸟虫鱼,都画,后来遇到国画大师关山月,一语点醒梦中人:你的绘画根基很好,每个都想画好,不容易,不如专攻一项。醍醐灌顶,他想起幼时土墙的梅,想起失学时院子里独放的腊梅——画梅。

他骨子里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梅,中国人眼中的四君子之首。梅花有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婉约、凄美,又有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傲雪、凌寒、不畏严冬的奇志。路渐渐清晰起来。

现在,荣宏君的梅已经作为国礼走出了国门。2008年10月,中国青年代表团出访德国时,他的大幅作品《梅》在德国总统府当着数百名中德青年代表的面,被赠送给德国总统默克尔。默克尔与梅花两看相悦的微笑瞬间被镜头捕捉。回国后,有友人替他惋惜:荣宏君,怎么没与默克尔合一张影呢?机会难得啊!他只是眉眼舒展地笑

尽管我不是体制内的人,但是因为找到了青联这个组织,也算是享受到了组织的关怀,能让我的画作走出国门荣宏君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他未有言及的是,文化人无体制、无单位的苦。比如,办护照,办签证,他要回山东老家,到处去开证明——这是显性的。隐藏在这背后的,是无保障的以后,以及有些只对体制内人开放的机会——还好,他心胸豁达:如果曹雪芹在体制内,他也写不出传世巨著《红楼梦》。有自嘲,更是激励。无体制藩篱的一个好处是艺术创造更自由。没有体制的保险箱,那就自己去建造,内心有紧迫感,更能诱发创造力。

愈来愈觉得,绘画是小技,修为才是大道。荣宏君感慨,研读史书是修为,做人是修为,胸怀是修为,而这一切,都会反馈到绘画中,绘画是内心的展现,胸中沟壑,气韵流动,一切都在画中。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传记题目“梅花香自苦寒来”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梅花香”既是指荣宏君主要画梅,也指荣宏君获得成功。

B.荣宏君“心情渐渐平静,安和”的原因是,现在他的画作有了市场,已经摆脱了幼年家贫、生意失败的困顿处境。

C.荣宏君下定决心画梅的原因,除国画大师关山月的指导外,还有“他想起幼时土墙的梅,想起失学时院子里独放的腊梅”。

D.画线句子是荣宏君的原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荣宏君既在体制之外,亦在体制之中,并从体制中获得了好处。

E.“绘画是小技,修为才是大道”,一切的修为,都会反馈到绘画中。画家之画能反映出画家的人品胸怀、学识修养。

(2)“梅花香自苦寒来”,荣宏君经历的“苦寒”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并说明。(6分)

(3)文中有三处加点文字,都写到荣宏君的“笑”,请简要分析“笑”的含义。(6分)

(4)请概括荣宏君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并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25分)

小区鸡鸣  

  李忠元

自打买了新楼房,张三就痛快地搬了进去。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真舒服,张三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可这醉人的安适却只是一会儿的事儿。睡着睡着,张三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来,侧耳细听,声音是来自楼外。张三披衣下地,来到阳台,这回终于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

张三顿时睡意全无,他想不通是谁这么嚣张,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养上了鸡!

张三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他坐卧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

这天,实在忍无可忍的张三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去,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鸡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赛似的扯着脖子欢叫呢!张三这个气啊: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

张三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呢,就听耳边嗷的一嗓子,张三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怒目而视,张三一时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羞红了脸,挺着脖子,不知该怎么开口了。

你干啥?想杀生?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张三低下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农村人?我哪里还像农村人?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张三不服气。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不得了,宝贝似的,俺找个说理的地方去!

张三气呼呼的,一溜烟似的跑到了物业办。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人,吆五喝六,战得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看到这场面,张三怯怯的,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一大半儿。

张三悻悻地走出了屋子,但他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难道他物业的就不嫌吵闹吗?张三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无奈地摇摇头走掉了,谁也不爱理睬他。

回家后,张三越想越窝火,现在的城里人真是太麻木了!

张三盼着物业早日解决这件事,心里一忍再忍,希望事情尽早出现转机。

这天晚上,张三早早地躺下,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张三又被鸡叫声惊醒了。那可恶的鸡叫很有穿透力,由远及近,划破长长的夜空,一遍又一遍,让张三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张三睁着惺忪的睡眼,看天还没亮,就无奈地拿起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这恼人的鸡叫竟没完没了,让他难以静下心神,看书也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

第二天一大早张三下楼时,竟意外地发现难得一见的开发商刘金正在给那两只公鸡送食吃。这一发现令张三大为吃惊,他更来气了。一打听,张三才知道,那个养鸡的老头竟是刘金的父亲!我说这事儿怎么迟迟得不到处理呢!没有犹豫,张三又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

正好刘金在,张三就像个开了火的机关枪,一通嗒嗒,把心里的怨气竹筒倒豆子一样说给了刘金。

刘金一拍桌子,张三,这楼里住着千百户,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叫嚷啊?

张三听刘金竟这么质问他,腾地火了。他不吱声,我也不吱声,大家都漠然置之,难道任凭这两只公鸡搅得大家一辈子不得安宁,还要我们忍气吞声吗?

本来,张三是奔着干仗来的。没想到自己唇枪舌剑,却换来了刘金扑哧一笑,张三立时懵了。他还没回过神来,刘金又是一拍桌子,把张三吓了一跳,以为他要动手。

没想到刘金不慌不忙从夹包里掏出一盒烟,抽出一支衔在嘴里,的一声用打火机点上了,吞起云吐起雾来。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今天我正式通知你,你现在就是这个小区的物业办主任了,这里的一切事情由你全权负责!

张三一时愣住了,什么?什么?……

张三,我忙于北京的楼市开发,根本无暇顾及这里,这个小区的管理一团糟。为寻找一位认真负责的人来管理小区,管好小区,我家老爷子特地从农村买来两只爱打鸣的大公鸡,没想到激怒的是你!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把张三和邻居做了对比,以邻居的麻木不仁、怕事躲事衬托了张三的与众不同,暗寓了张三被刘金看中而得到工作的必然性。

B你干啥?想杀生的话,与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的描写,表现了刘金父亲对张三想拿石头砸鸡的不满以及他的财大气粗。

C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的问话,说明刘金对张三做了认真的调查,他早就发现张三是个人才,所以借此机会要重用他。

D张三撺掇邻居们和自己一起去告公鸡扰民,但邻居们都不愿意去,是因为他们知道养那两只公鸡的人是开发商刘金的父亲。

E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叫嚷啊是刘金的故意一问,旨在对张三做进一步考查,从其反应看他是否合乎自己的用人标准。

小说中多次写到小区的鸡鸣,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张三有哪些突出的个性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回答。6分

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删掉,你认为合适不合适,为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