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北京早办 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结合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

下面是北京早办 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结合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5分)

 

 

(1)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1分)(2)“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1分)(3)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1分)(4)拼音“beijing”点名申办城市。(1分)(candidate city的意思是候选城市,若有同学写,也算一个要素,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题目,材料是“北京早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要求“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语言简明”。首先观察画面,把握组成部分;然后按照顺序描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它是一种     ①    的生命形式。它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具有高度的寄生性,因此,     ②     ,它就不能独立地自我繁殖,也没有了任何生命活动,成为一个非生命体。只有遇到宿主细胞,     ③    。所以病毒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根本就是文化的自觉。                 

这种自觉还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不关注和参与日常生活,就不会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

对于以文化为业的人来说,文化自觉尤其重要

这种文化自觉首先是自我的身份认同,要与各种权力保持适度的距离

这种自觉更是一种责任,要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负责

这种自觉也是一种自信,如果不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充满兴趣和信心,就无法真诚地投入其中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①⑤②      D.③⑤④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飞人刘翔自从为救助华南师范大学患白血病的在读研究生发出呼吁之后,社会各界反应相当积极,纷纷踊跃捐款帮助这位患病的学生。

B.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体验过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

C.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几年来,长沙坚持打造山川秀美、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新风貌。

D.神七的成功发射巩固了中国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航天大国的地位,在新的时代,神七的升空不仅是多种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且是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结果。

 

查看答案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          是事业心不强的人,郭老的这句话说得很直接,一针见血,给某些人敲了警钟。

(2)我抱起          的小狗,感叹道:人类并不是地球的独裁者,不能残害生灵,要与动物和谐共处,保护动物吧!

(3)F-15J以远航程和超视距作战能力为傲,歼-10灵活的特性更有用武之地,如果真是在巡逻对峙中发生摩擦,两种战机在这种场合下至少是          的。

A.往往   奄奄一息   势均力敌           B.常常   奄奄一息   半斤八两

C.往往   岌岌可危   半斤八两           D.常常   岌岌可危   势均力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东坡居士  林语堂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起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子由特别介绍其中一个去见苏东坡,此人据说已经一百二十岁,后来这位道长就成了苏家的常客。

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堂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并且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的农人是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的形象。由此可见,造物主一定希望人以这副面貌出现。

B.被迫成为农夫的苏东坡,深深地体验到了田间劳作的艰辛。这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应是一种压力和折磨,但苏东坡却从中感到得意和满足。

C.陶渊明是一个隐士,他的诗表现了苏东坡的情思和生活,因而苏东坡仰慕陶渊明,要追寻陶明,做一个真隐士。

D.苏东坡用三十二个字警醒自己,不要贪图享乐。我们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够到处快乐满足,是因为他拥有豁达的心胸和正确的得失观。

E.传记引用了苏东坡的诗文,使得传记更具有真实性,更能突出传主的思想品格。另外,本文视角独特,思路清晰,手法新颖,选材精当,可于平淡中见深长。

(2)本文题目为《东坡居士》,联系全文,说说苏轼为什么要自称东坡居士? (6分)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苏东坡转向宗教的原因以及划线语句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的含义。(6分)

(4)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东坡的快乐,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