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          是事业心不强的人,郭老的这句话说得很直接,一针见血,给某些人敲了警钟。

(2)我抱起          的小狗,感叹道:人类并不是地球的独裁者,不能残害生灵,要与动物和谐共处,保护动物吧!

(3)F-15J以远航程和超视距作战能力为傲,歼-10灵活的特性更有用武之地,如果真是在巡逻对峙中发生摩擦,两种战机在这种场合下至少是          的。

A.往往   奄奄一息   势均力敌           B.常常   奄奄一息   半斤八两

C.往往   岌岌可危   半斤八两           D.常常   岌岌可危   势均力敌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根据语境,应用“往往”。“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根据语境,应用“奄奄一息”。“半斤八两”形容两者优劣、好坏、高低等彼此相同,不分上下,多带贬义;“势均力敌”偏重指力量相当,中性词,根据语境,应用“势均力敌”。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东坡居士  林语堂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起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子由特别介绍其中一个去见苏东坡,此人据说已经一百二十岁,后来这位道长就成了苏家的常客。

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堂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并且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的农人是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的形象。由此可见,造物主一定希望人以这副面貌出现。

B.被迫成为农夫的苏东坡,深深地体验到了田间劳作的艰辛。这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应是一种压力和折磨,但苏东坡却从中感到得意和满足。

C.陶渊明是一个隐士,他的诗表现了苏东坡的情思和生活,因而苏东坡仰慕陶渊明,要追寻陶明,做一个真隐士。

D.苏东坡用三十二个字警醒自己,不要贪图享乐。我们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够到处快乐满足,是因为他拥有豁达的心胸和正确的得失观。

E.传记引用了苏东坡的诗文,使得传记更具有真实性,更能突出传主的思想品格。另外,本文视角独特,思路清晰,手法新颖,选材精当,可于平淡中见深长。

(2)本文题目为《东坡居士》,联系全文,说说苏轼为什么要自称东坡居士? (6分)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苏东坡转向宗教的原因以及划线语句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的含义。(6分)

(4)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东坡的快乐,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高手  刘学林

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修养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谙熟。有时看双方棋艺悬殊太大,便给失利者指点几步,失利者无不茅塞顿开,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一天晚饭后,日光斜照,余热未散,晚霞未成。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园。一群人重重叠叠围成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可怎么也插不进人群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困皇城,虽非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说:舍炮杀士。老钟看了一会儿,犹犹豫豫照办了。中年汉子落士杀炮干脆利索。孔老说:进马。老钟不再犹豫,因为他已看出对方如果不撤车逼马,就有一步高调马死棋。中年汉子果然撤车看马。红帅遂解围。之后过程中孔老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着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已不平,纷纷怂恿:孔老,你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  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进如豆,艰难一笑如哭,起身踉跄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年。孔老越加出神入化,目光一扫便宏览全局,细察秋毫,棋观十步之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人名字。寇克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孔老为老钟下棋点步赢了中年汉子,而自己又被中年汉子赢了;一是搬到市郊居住后棋艺大长,被奉为棋仙,却绝不与人对弈。

B.小说的表层虽然写的都是棋事,但在深层里,棋事可以寓指人事和世事,孔老是点步高手,偶尔下棋却输了,输后彻悟,绝不与人对弈,都令人深思。

C.小说以高手为题,既点明孔老是棋坛高手,也暗示出围绕在棋仙孔老周围的一群人——本土棋王老钟,中年汉子,省青年象棋冠军寇克等都是高手。

D.面对一片真诚的省青年冠军寇克的请求,孔老就是不肯赐教,欺骗寇克说自己搬家,连邻居也蒙在鼓里,这使寇克更觉得孔老不同凡响,是棋界异人

E.小说语言简洁精练,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令人深思,如二十几年职位不变,却自觉政绩不错,输棋面如死灰,汗进如豆,却被尊为高手

(2)小说第二段开头部分画线的句子中景物、人物的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中年汉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孔老输棋后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你怎样看这里的大彻大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的准备过程。

(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小题

白门感旧 汪中

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

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

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

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1.诗歌第三联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有人说,虽同为悲秋伤怀,但汪诗浅窄,杜甫深广。请结合《登高》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薙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节选自《新唐书·陆羽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言有僧得水滨                    诸:之

B.乃以陆为氏,而字之                名:取名

C.太守李齐物见,                  异:认为……奇异

D.见有过者,规切至                忤:触犯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B.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C.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D.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羽身世凄凉,自幼被弃在水滨,始终不知父母是谁。

B.陆羽生长于寺庙,按照《易经》上的卦而自起名和字。

C.陆羽经历坎坷,勤奋苦学,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

D.陆羽率性而为,不慕名利,是古代清高士子的典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5分)

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