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三)学会转身(8分)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三)学会转身(8分)

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滴答、滴答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壳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得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时,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所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吗?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思维习惯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1.阅读选文第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____________

分析论述

B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壳容积的事例

论证方法:C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D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壳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3.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1.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B:引用卡耐基的话 C:举例论证 D: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2.A 3.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解析】 1. 试题解析:题干要求“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这是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此类题目既可以针对全篇设题,也可以针对局部设题。本题就是针对第三段设题,解题的方法一致。解题的思路:先提出观点,然后分析论述,最后得出结论。表格中已经给出了思路,考生只要按照这一思路给第三段分层,然后按照要求找出表格中需要的内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6分)

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郭沫若将它定名为马踏飞燕。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约1800年。这件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000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国王,宁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骢,读cōng,一种毛色青白相间的马。)照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

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龙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

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难寻,目前只有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马。
1.文章开头从铜奔马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2.⑦⑧两段内容说明了什么内容?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明的?(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片面、浅陋。盘缠。详细。差不多。孔子的弟子。 勤勉,努力。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是人多以书余(假:假如)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地方区域等)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  D.若既不出(户: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敢出一言  B.夫孔子之圣  C.俯身倾耳   D.光先帝遗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的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它的好处。(2分)
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查看答案

默写(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了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那样                    

(6)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

(7)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查看答案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每一次读书,我们都会有丰厚的收获。现在班上要举行四个一阅读活动,作为课代表,有以下任务等着你去完成:(4分)

拟写标语(2分)

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旨交流、分享、进步,仿照示例句式,拟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示例: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

:探究材料(2分)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在手机的时代,指尖上的世界里,尤其是学生、上班族,他们走个路、坐个车、吃个饭、聊个天,几乎机不离手,差不多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了;有了这种莫名其妙的被强迫的惯性,他们热衷用手机来看电子书,上百万字的书转化成了几M,拷贝进入手机里轻松得跟没事发生一样,读起来也轻松得跟没读一样。

材料二:书籍所承载的知识和思想信息,远远超出图片影像的有限范围。好的书籍给人的精神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更是影像材料所无法企及的。 多少个世纪积累下来的印刷文本,它的价值和蕴涵的智慧,不是技术化的影像能够承载的。处于思想成长期的青年学子,多闻一闻油墨香,多从好的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一定会比沉迷于读图快感的人多一份思想的力量。

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