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11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11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上阕用片片点点来形容花,有何作用?(5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3分)“片片”既写出花瓣的“轻”又写出花瓣的多,“点点”既写出花瓣的小又写出花朵的密。这两个叠词也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2.(4分)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生命流逝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上阕用‘片片’与‘点点’来形容花,有何作用”,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字技巧。 “片片”和“点点”都是形容花瓣,且是叠词,可以从这两个角度作答。上片先写花的可爱。起首一韵为花描态绘色:片片花瓣儿宛如蝴蝶轻盈的翅膀;点点花朵儿猩红如染,那么鲜艳娇美。上句写花之态,从花瓣儿着墨,因花瓣儿薄,故云“轻.;下句写花之色从整个花朵儿落笔,海棠花朵儿个小,所以在写花之色的同时再著一“小.字,并补足上文“轻.字。两句同一写花,而角度各异,为下句“百种千般巧.伏笔。而“片片.又见花瓣儿之多,“点点.又见花朵儿之密,为下片换头句“朝见树头繁.埋下伏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来护儿,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如何面对窦娥的悲剧———与苏力先生商榷

康保成

最近,法律与文学渐渐成为受法学家关注的一块新的交叉学科领域。苏力先生的《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从司法的角度解读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窦娥冤》,为人们认识这出古典悲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然而,笔者拟对苏文的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苏文提出,在《窦娥冤》中,张驴儿与窦娥都没有提出而且也无法提出现代司法要求的可靠的直接证据案件审理者只能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判断:谁的话更可信。苏文认为,张驴儿在法庭上的陈诉较之窦娥的申辩更言之成理,而且窦娥后来自己也招认药死公公,才导致桃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但这并非官吏无能或腐败的产物。现在,也让我们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来分析案情,看到底谁的话更可信,看桃杌是否无能。在法庭上,张驴儿振振有辞:我家的老子,倒说是我做儿子的药死了,人也不信。苏文认为:这是不存在合乎情理之怀疑的确,张驴儿没有杀父动机。然而窦娥则是没有杀人动机。谁主张谁举证,这在一般的诉讼案中为古今通用之原则,然而张驴儿作为原告,不仅拿不出窦娥杀人的证据,也说不出窦娥为什么杀人。凭什么相信一个足不出户的年轻寡妇平白无故起了杀人之心呢? 这难道符合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么? 只听一面之辞就滥施刑罚, 说是无能实在太轻了些。

凡事总有个来龙去脉。一个姓张的被毒死在蔡家,按照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官府首先要了解的应该是:这两家是何关系,这个畸形的家庭是如何组成的,张氏父子是如何进入蔡家的等等。接着才是对命案本身的讯问。对于这一切,窦娥详细的实事求是的回答显然把张氏父子解救蔡婆、被蔡家收留的事实交代得清清楚楚,她的话才显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比张驴儿简略的胡编乱造更可信。张驴儿没有讲出任何新的事实,只能称作狡辩。窦娥还举出了本案的关键情节和关键证人。张驴儿不是说他不会药死老子么?是啊!羊肚汤本是蔡婆让给他老子的。桃杌如果真像苏文所说,是一个严格执法的官员,那就应该抓住这一线索,继而审问当事人蔡婆,张驴儿的杀人动机便会暴露无遗。桃杌如果真是一个严格执法的官员,那就应该把杀人未遂的赛卢医抓捕归案,以验证窦娥供词的真实性。同时,卖毒药给张驴儿的赛卢医———本案的惟一证人,即使是污点证人,与张驴儿对簿公堂,真凶便会落入法网。然而,桃杌在听了张驴儿的辩解和挑唆之后,便对窦娥施以酷刑。尽管窦娥发出了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的合理质询,桃杌却置若罔闻,这难道合乎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么?

苏文认为窦娥展示出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利他主义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理由作为一个相关的证据,甚至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窦娥的口供可以作为证据之王。而在笔者看来,窦娥三次被打得昏死过去不认罪,到棍棒呼啸着打向蔡婆时,却情愿招认药死公公,按照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法官理应抓住这一细节,详加戡问:被告缘何招认得如此反常? 继而解开一位孝顺、善良的妇女何以会杀人的谜底,再继而对整个案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苏文提出:如果窦娥不认罪,而让蔡婆去挨那无情的棍棒,如果蔡婆婆也能挺住刑讯,那么依据当时的法律,就要对张驴儿拷刑,或只能取保放之然而笔者有理由提出两种可能性更大的假设:一是年迈的蔡婆熬不住酷刑,屈打成招;二是蔡婆被活活打死。窦娥不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后果才做出这种不大明智令人难以置信认罪行为的么?退一步说,即使苏文的假设成立,窦娥和蔡婆在拷满不承的情况下被取保放之,那又怎样呢?真凶照样逍遥法外,窦娥照样是犯罪嫌疑人。在本案中,张驴儿本想毒死蔡婆却意外使张父被毒死,这就造成了从表面看来张驴儿没有杀人动机。这是本案唯一的一处隐情。但如果一切都已经真相大白,水落石出,还要衙门干什么?
1.下列对苏力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文认为,张驴儿与窦娥都无法提出可靠的直接证据,二人的话究竟谁的可信,只能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判断来确定。

B.苏文认为张驴儿在法庭上的陈诉较之窦娥的申辩更言之有理,因为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逻辑判断,儿子是不会药死老子的。

C.苏文认为县令桃杌是一个严格执法的官员,之所以造成他错误判断实为窦娥自己的招认,并不是因为官吏的无能或腐败。

D.苏文认为张驴儿没有杀死自己父亲的动机,所以他法庭上的证词既合乎人情也合乎法理,这是不存在合乎情理之怀疑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严格执法的官员,必然先要了解这个命案的来龙去脉,然后才是对命案本身的讯问,这样的程序才合乎常情常理。

B.作者认为张驴儿的供词没有讲出任何新的事实,只是狡辩;而窦娥的回答详细且实事求是,她的话才更显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C.作者认为这一命案关键的线索是羊肚汤本是蔡婆让给他老子的,如果县令桃杌能据此追问,就会彻底揭穿张驴儿的杀人动机。

D.作者认为本案的关键证人也是唯一证人就是赛卢医,尽管他是个污点证人,但只要把赛卢医抓捕归案,窦娥一案便会水落石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文认为窦娥情愿替婆婆顶罪而死,这种利他主义在当时的社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反而成为她药死公公的一个相关的证据。

B.作者认为窦娥招供过程很反常,窦娥三次被打得昏死过去都不认罪,但蔡婆要挨打时却情愿招认,不合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

C.针对苏文如果窦娥不认罪及蔡婆婆能挺住刑讯的假设,作者认为这种假设更可能的后果是蔡婆婆不是被屈打成招就是被活活打死。

D.作者认为本案唯一的一处隐情是从表面看来张驴儿没有杀人动机,造成了侦破难度,而这也正是需要严格执法的官员努力之所在。

 

查看答案

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请说明漫画的内容和寓意,不超过80字。

画面内容:                                                                              

评价: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海南菜系“博杂”得有如海南的文化——由于自身缺乏深厚的积累,         ,但无意中却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海南岛盛产椰子、菠萝蜜、芒果、荔枝、菠萝、杨桃、木瓜等热带瓜果,         ,如琼州椰子蟹、菠萝鸡、木瓜盅、芒果汁淋虾等等。           ,不活不鲜的食物是不入席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