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如何面对窦娥的悲剧———与苏力先生商榷 康保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如何面对窦娥的悲剧———与苏力先生商榷

康保成

最近,法律与文学渐渐成为受法学家关注的一块新的交叉学科领域。苏力先生的《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从司法的角度解读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窦娥冤》,为人们认识这出古典悲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然而,笔者拟对苏文的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苏文提出,在《窦娥冤》中,张驴儿与窦娥都没有提出而且也无法提出现代司法要求的可靠的直接证据案件审理者只能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判断:谁的话更可信。苏文认为,张驴儿在法庭上的陈诉较之窦娥的申辩更言之成理,而且窦娥后来自己也招认药死公公,才导致桃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但这并非官吏无能或腐败的产物。现在,也让我们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来分析案情,看到底谁的话更可信,看桃杌是否无能。在法庭上,张驴儿振振有辞:我家的老子,倒说是我做儿子的药死了,人也不信。苏文认为:这是不存在合乎情理之怀疑的确,张驴儿没有杀父动机。然而窦娥则是没有杀人动机。谁主张谁举证,这在一般的诉讼案中为古今通用之原则,然而张驴儿作为原告,不仅拿不出窦娥杀人的证据,也说不出窦娥为什么杀人。凭什么相信一个足不出户的年轻寡妇平白无故起了杀人之心呢? 这难道符合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么? 只听一面之辞就滥施刑罚, 说是无能实在太轻了些。

凡事总有个来龙去脉。一个姓张的被毒死在蔡家,按照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官府首先要了解的应该是:这两家是何关系,这个畸形的家庭是如何组成的,张氏父子是如何进入蔡家的等等。接着才是对命案本身的讯问。对于这一切,窦娥详细的实事求是的回答显然把张氏父子解救蔡婆、被蔡家收留的事实交代得清清楚楚,她的话才显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比张驴儿简略的胡编乱造更可信。张驴儿没有讲出任何新的事实,只能称作狡辩。窦娥还举出了本案的关键情节和关键证人。张驴儿不是说他不会药死老子么?是啊!羊肚汤本是蔡婆让给他老子的。桃杌如果真像苏文所说,是一个严格执法的官员,那就应该抓住这一线索,继而审问当事人蔡婆,张驴儿的杀人动机便会暴露无遗。桃杌如果真是一个严格执法的官员,那就应该把杀人未遂的赛卢医抓捕归案,以验证窦娥供词的真实性。同时,卖毒药给张驴儿的赛卢医———本案的惟一证人,即使是污点证人,与张驴儿对簿公堂,真凶便会落入法网。然而,桃杌在听了张驴儿的辩解和挑唆之后,便对窦娥施以酷刑。尽管窦娥发出了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的合理质询,桃杌却置若罔闻,这难道合乎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么?

苏文认为窦娥展示出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利他主义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理由作为一个相关的证据,甚至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窦娥的口供可以作为证据之王。而在笔者看来,窦娥三次被打得昏死过去不认罪,到棍棒呼啸着打向蔡婆时,却情愿招认药死公公,按照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法官理应抓住这一细节,详加戡问:被告缘何招认得如此反常? 继而解开一位孝顺、善良的妇女何以会杀人的谜底,再继而对整个案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苏文提出:如果窦娥不认罪,而让蔡婆去挨那无情的棍棒,如果蔡婆婆也能挺住刑讯,那么依据当时的法律,就要对张驴儿拷刑,或只能取保放之然而笔者有理由提出两种可能性更大的假设:一是年迈的蔡婆熬不住酷刑,屈打成招;二是蔡婆被活活打死。窦娥不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后果才做出这种不大明智令人难以置信认罪行为的么?退一步说,即使苏文的假设成立,窦娥和蔡婆在拷满不承的情况下被取保放之,那又怎样呢?真凶照样逍遥法外,窦娥照样是犯罪嫌疑人。在本案中,张驴儿本想毒死蔡婆却意外使张父被毒死,这就造成了从表面看来张驴儿没有杀人动机。这是本案唯一的一处隐情。但如果一切都已经真相大白,水落石出,还要衙门干什么?
1.下列对苏力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文认为,张驴儿与窦娥都无法提出可靠的直接证据,二人的话究竟谁的可信,只能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判断来确定。

B.苏文认为张驴儿在法庭上的陈诉较之窦娥的申辩更言之有理,因为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逻辑判断,儿子是不会药死老子的。

C.苏文认为县令桃杌是一个严格执法的官员,之所以造成他错误判断实为窦娥自己的招认,并不是因为官吏的无能或腐败。

D.苏文认为张驴儿没有杀死自己父亲的动机,所以他法庭上的证词既合乎人情也合乎法理,这是不存在合乎情理之怀疑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严格执法的官员,必然先要了解这个命案的来龙去脉,然后才是对命案本身的讯问,这样的程序才合乎常情常理。

B.作者认为张驴儿的供词没有讲出任何新的事实,只是狡辩;而窦娥的回答详细且实事求是,她的话才更显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C.作者认为这一命案关键的线索是羊肚汤本是蔡婆让给他老子的,如果县令桃杌能据此追问,就会彻底揭穿张驴儿的杀人动机。

D.作者认为本案的关键证人也是唯一证人就是赛卢医,尽管他是个污点证人,但只要把赛卢医抓捕归案,窦娥一案便会水落石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文认为窦娥情愿替婆婆顶罪而死,这种利他主义在当时的社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反而成为她药死公公的一个相关的证据。

B.作者认为窦娥招供过程很反常,窦娥三次被打得昏死过去都不认罪,但蔡婆要挨打时却情愿招认,不合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

C.针对苏文如果窦娥不认罪及蔡婆婆能挺住刑讯的假设,作者认为这种假设更可能的后果是蔡婆婆不是被屈打成招就是被活活打死。

D.作者认为本案唯一的一处隐情是从表面看来张驴儿没有杀人动机,造成了侦破难度,而这也正是需要严格执法的官员努力之所在。

 

1.A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对苏力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问题。A项,“张驴儿与窦娥都无法提出可靠的直接证据”错误,句中缺少限制。原文“现代司法要求的可靠的直接证据”。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请说明漫画的内容和寓意,不超过80字。

画面内容:                                                                              

评价: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海南菜系“博杂”得有如海南的文化——由于自身缺乏深厚的积累,         ,但无意中却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海南岛盛产椰子、菠萝蜜、芒果、荔枝、菠萝、杨桃、木瓜等热带瓜果,         ,如琼州椰子蟹、菠萝鸡、木瓜盅、芒果汁淋虾等等。           ,不活不鲜的食物是不入席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 ④①②③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②③①⑤⑥④    D. ④②③①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B.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历历在目

C.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