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的孝道 朱大可 ①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的孝道

朱大可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水洗脚,幼子为此深受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滑坡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

 但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目前的种种亲情表演不过是这种秀孝传统的变种而已。在所谓亲情经济的浪潮中,母亲节被强大的市场之手弄成了鲜花节或蛋糕节,面临着被庸俗化的厄运。美式文化的渐染,又让很多年轻人怀着崇拜心理,模仿西式传统,把示爱当作时髦,把表演当作品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它从未承载过真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它拒绝家庭成员的人际平等,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进而摧毁主体的独立建构,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壮成长。

如何阐释的含义,这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儿女跟父母的关系,首先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任何一种下跪和磕头的行径,只能把引向,也即表达谦卑和顺服的语义。这种所谓孝道,背离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人本主义价值基线,跟爱没有任何本质性关联。

母亲节源于希腊,人们借此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意;现代母亲节则源于一名叫做安娜贾维斯的美国女士,她力主设立纪念日来劝慰那些在战争中丧子的母亲,同时创立母亲节来表彰全球母亲的伟大成就。全世界的儿女都知道,我们应在这一特殊的节日里重申母爱的伟大,对母亲报以更为炽热恒久的情感:学会倾听她们的教诲,尊重她们的抉择,跟她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并学会在她们老去之后,照料其衰弱的身体和安慰其孤寂的灵魂。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以下跪和磕头来表演各类滑稽的孝行。母亲珍爱并引为自豪的,不是那些磕头虫和软脚蟹,而是有尊严地站着的孩子。(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文章第段中变种的表现有哪些?(6分)
3.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真正的应当是什么样的?(6分)

 

1.①首先指出旧风俗卷土重来的现象;②接着揭示传统孝道的实质;③最后提出“孝”的正确做法。(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意思对即可) 2.①孝道被市场庸俗化;②孝道被西式化。(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3分,意思对即可) 3.①注重实绩;②承载真正的爱与亲情;③要建立在家庭成员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④报以炽热恒久的情感。(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此类题目可以从全文出,也可以从局部出。答题的模式相似:首先用……引出论题或论点,然后论证论点,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文本第一段用一则公益广告引出“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这一现象,第二、三两段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第四、五两段提出正确的做法,“学会倾听她们的教诲,尊重她们的抉择,跟她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并学会在她们老去之后,照料其衰弱的身体和安慰其孤寂的灵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需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评分建议:共4分。内容分析2分,盼望失望各1分;结构分析2分,每条1分)
5.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乘骐骥以驰骋兮,             !(《离骚》)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7)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8)往者不可谏,             。(《论语·微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洞房:幽深的居室。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3)两词中飞花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审来起居佳胜     比:最近

B.是天子也           相:祐助

C.刍满前       豢:饲养

D.则有       间:差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欣然        本期于静

B.晚食当肉       仆常此自疑

C.若农夫去草    饮食龙肉也

D.其味八珍等    抑尚仆辈俯仰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4分)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4分)
4.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此高人雅士,           。一盏清茶在手,一卷古书在案,即可出则与山人野树对话,入则与心灵之音共赏。如此这般,即使身居闹市,心却依然自在。原来,静,是在心里,不是在山水间。

坐闻蜂鸣蝶舞

于是可以夜闻山泉叮咚

立观云山雾海

必是心中常怀一道山水

晨沐雨露花香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