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认真观察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___...

认真观察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的办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反映的社会现象:教育资源向名校倾斜,造成名校独大,普通学校越来越弱。(2分,意思对即可) (2)解决办法:加速改革进程,推动教育均衡发展。(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题目要求从反映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办法两个角度诠释漫画。诠释漫画内容,要注意两点:①漫画中变形的内容。这幅漫画变形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名校变成了大花盆,而普通学校变成了小花盆;二是教育资源只针对名校而没有涉及普通学校。②变形内容体现的社会(人生)意义。从漫画中可以看到,教育资源集中在名校使得普通学校连一朵花都没有了。至于解决的办法,可以从如何均衡教育资源的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画线的句子,再补写两句话填写在文段的空缺部分,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只要妥加珍重,就会长存善根;只要巧加打磨,就会不断茁壮。善良是一种无言的震撼,可以感悟人性的光辉;(1)                                

                  ;(2)                                                      。只要人心向善,努力为善,就可以处处播撒爱的种子,让善良像阳光一样须臾不可缺少,像雨露一般时时润泽心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灯下草虫鸣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的鸟声和夏的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③“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秋虫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分明是——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她俯首聆听,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土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有加。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首音韵动人的美好诗篇。幼时在乡下,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红薯、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伴着习习的凉风,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出来偷食。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着迷于这秋之天籁,到黎明方才睡去。

有时觉得,尘世萧瑟的秋里,因了虫音而生动起来。一个秋夜经过小区的桂树下,听几个女子唱小曲。他们都是乡下来的保姆,夜晚得闲,唱一些做姑娘时的俚曲消磨时间。在桂花香的包围中,我坐在她们中间,陶醉地听。其中一个唱着唱着,却突然静默下来,我发现她眼里有泪花闪烁。问原因,她说,听到草丛里的虫子叫,想起年轻时一个秋天的晚上,和邻村的二牛哥在田埂头唱《摘石榴》,当时虫子就这样唧呀唧呀叫个不停。她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笑意,又继续唱: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跟上你就走……”她有没有和她的二牛哥下扬州,我没有问;但阵阵虫呜,让她记忆中的爱情倏然被唤醒,让她回到了曾经的某个美好时刻,已使得这个秋夜温馨满满。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沏一杯滚烫的茶,捧一本心仪的书,膏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散文》2011年第2期)
1.请简要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4分)
2.这是篇充满诗意的文章,请问作者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简要分析第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6分)
4.以灯下草虫鸣为题很有意味,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以此为题的意图。(6分)

 

查看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与填空。(6分)

(1)杜甫在《蜀相》中记述诸葛亮多次出师而未能取胜、让天下志士感怀不已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末段告诫统治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3)帝子降兮北渚,                          。(屈原《湘夫人》)

(4)心非木石其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远烧入秋山中的,从景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上都用得很准,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A.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B.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C.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D.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