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画线的句子,再补写两句话填写在文段的空缺部分,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仿照画线的句子,再补写两句话填写在文段的空缺部分,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只要妥加珍重,就会长存善根;只要巧加打磨,就会不断茁壮。善良是一种无言的震撼,可以感悟人性的光辉;(1)                                

                  ;(2)                                                      。只要人心向善,努力为善,就可以处处播撒爱的种子,让善良像阳光一样须臾不可缺少,像雨露一般时时润泽心田。

 

(1)善良是一种浓烈的温情,可以融化隔阂的坚冰;(2)善良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驱散心头的阴霾;(3)善良是一种深情的呼唤,可以唤醒沉睡的良知。(任2句,每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注意把握题干要求和句式特点。题干要求仿照画线部分写三句话,修辞、句式要与示例相同。加横线的语句是个陈述句,先写善良的特点,然后写善良的作用。仿写时,可以写善良的相关特点,如温情、力量等;然后写这些特点的作用,比如温情让人与人拉近距离,力量可以驱散心头的乌云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灯下草虫鸣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的鸟声和夏的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③“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秋虫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分明是——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她俯首聆听,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土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有加。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首音韵动人的美好诗篇。幼时在乡下,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红薯、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伴着习习的凉风,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出来偷食。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着迷于这秋之天籁,到黎明方才睡去。

有时觉得,尘世萧瑟的秋里,因了虫音而生动起来。一个秋夜经过小区的桂树下,听几个女子唱小曲。他们都是乡下来的保姆,夜晚得闲,唱一些做姑娘时的俚曲消磨时间。在桂花香的包围中,我坐在她们中间,陶醉地听。其中一个唱着唱着,却突然静默下来,我发现她眼里有泪花闪烁。问原因,她说,听到草丛里的虫子叫,想起年轻时一个秋天的晚上,和邻村的二牛哥在田埂头唱《摘石榴》,当时虫子就这样唧呀唧呀叫个不停。她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笑意,又继续唱: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跟上你就走……”她有没有和她的二牛哥下扬州,我没有问;但阵阵虫呜,让她记忆中的爱情倏然被唤醒,让她回到了曾经的某个美好时刻,已使得这个秋夜温馨满满。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沏一杯滚烫的茶,捧一本心仪的书,膏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散文》2011年第2期)
1.请简要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4分)
2.这是篇充满诗意的文章,请问作者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简要分析第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6分)
4.以灯下草虫鸣为题很有意味,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以此为题的意图。(6分)

 

查看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与填空。(6分)

(1)杜甫在《蜀相》中记述诸葛亮多次出师而未能取胜、让天下志士感怀不已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末段告诫统治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3)帝子降兮北渚,                          。(屈原《湘夫人》)

(4)心非木石其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远烧入秋山中的,从景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上都用得很准,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A.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B.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C.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D.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於乎:呜呼。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北海太守行在所         诣:往,到

B.王先生怀钱沽酒           徒:只,仅仅

C.是自誉自               伐:征伐

D.有诏召王先生为水衡丞     拜:任命,授予官职
2.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说话艺术不羁个性的一项是(3分)    

A.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    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B.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          吾有益于君

C.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D.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
4.翻译画线句子(8分)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4分)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