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2.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C.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3.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5分)

 

1.B 2.C 3.答: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A项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C项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D项错在“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的背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博士返乡笔记的作者——湖北籍博士生王磊,对家乡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痛感乡村共同体的断裂和传统伦理感的流失,感慨现代生活让人的心肠变硬

B.两会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继续通过改革规范和保障知名高校在各地的招生比例、招考方式、考试纪律等,确保高考公平。

C.柴静新作《穹顶之下》在播出后,公众对其热议程度大有高过今年两会的势头;同时,这几天有关雾霾的话题以及对于视频内容是否客观的探讨,引发了多方热议。

D.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过往,没有身世,人无法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难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B目前还不能废除死刑,但要尽量减少死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显明认为,这种修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顺应国际上废除或减少死刑的趋势。

C.除夕晚上,人们习惯在门口放一根棍,据说此举有两种意义:一是护元宝,不让财神、福神往外跑,二是保平安,不让野鬼魔怪进家门。

D.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的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冬日游黄山赏冬雪风韵,登上绝顶,放眼四望,沟壑、峰峦一派银装素裹,冰雕玉砌,

视野平远,天光云影一览无余,顿觉自身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B.制作盆景是一项精雕细琢的工作,要求景物具体而微,哪怕是几片树叶,哪怕是几缕

长髯,哪怕是田间牧童,哪怕是江边钓叟都要精心雕琢,不得半点马虎。

C.2014年的12月13日被设立为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暴行,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无法否认。

D.“老虎”、“苍蝇”一起打固然令人欣喜,但反腐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果制度上出了梗阻,一时的成果再显著,也无济于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鼓(pí)    踯躅(zhízhú)    渔粱    拔山扛鼎

B.满(jīn)   伤(chuàng)   锱铢    廊腰缦回      

C.修(qì)    逦迤(lǐyǐ)      大郤    衔哀致诚    

D.忽(shū)   剽掠(piǎonüè)   披靡      兔起鹘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这句话激发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和想象?触动了你何种情愫?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必须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不少于700字;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