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冬日游黄山赏冬雪风韵...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冬日游黄山赏冬雪风韵,登上绝顶,放眼四望,沟壑、峰峦一派银装素裹,冰雕玉砌,

视野平远,天光云影一览无余,顿觉自身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B.制作盆景是一项精雕细琢的工作,要求景物具体而微,哪怕是几片树叶,哪怕是几缕

长髯,哪怕是田间牧童,哪怕是江边钓叟都要精心雕琢,不得半点马虎。

C.2014年的12月13日被设立为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暴行,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无法否认。

D.“老虎”、“苍蝇”一起打固然令人欣喜,但反腐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果制度上出了梗阻,一时的成果再显著,也无济于事。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掌握及运用的情况。成语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与语境合不合、对象修饰当不当、褒贬色彩当不当、适用范围当不当、谦敬对象当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A项望文生义,“登高自卑”指要登高山必须从低处开始,形容做事要循序渐进。C.褒贬不当,“有口皆碑”是褒义词。D.语意重复,“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鼓(pí)    踯躅(zhízhú)    渔粱    拔山扛鼎

B.满(jīn)   伤(chuàng)   锱铢    廊腰缦回      

C.修(qì)    逦迤(lǐyǐ)      大郤    衔哀致诚    

D.忽(shū)   剽掠(piǎonüè)   披靡      兔起鹘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这句话激发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和想象?触动了你何种情愫?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必须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不少于700字;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同学们,在你们求学生涯中,总有某部著作或篇章让你或感动或思考。现在,请你们用动情的笔墨将自己当时阅读的心理描述出来。

要求:

(1)侧重心理描写,结合使用抒情或议论。

(2)运用引用修辞和疑问句式。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坐火车的卧铺,心跳着进了卧铺车厢。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我是中铺,下铺是一个兵,头剃得挺高,冲我笑笑,问:你到哪儿?河南人。对面下铺一位老者听说我去南方,就说:南方还暖和,北边儿眼瞅着冷啦。您瞧这位同志,都用上大衣了。河南兵一笑,说:部队上发了绒衣裤儿,俺回家探亲,先领了大衣。

开车铃声响了。呆了一会儿,又慢慢来了一个挺年轻的姑娘。

那姑娘拉平了声儿说:谁的?别放在人家这里行不行?我把提包放在我对面的中铺上了,于是赶紧提下来,说:对不起,忘了忘了。姑娘借着窗玻璃,理了一下头发,脱掉半高跟儿鞋,上了中铺,打开书包,取出一本儿书,立刻就看进去了。河南兵坐得很直,手捏成拳头放在膝上,脸红红地对我说:学文化哩!

我点起一支烟。姑娘用手挺快地在脸前挥了挥,眉头皱起来,侧身儿向里,仍旧看书。河南兵对我说:你不抽烟不中?我学着他的音儿:中。把烟熄了。

车开了。那老者拉了毯子睡下。河南兵仍旧坐得很直,我正想说什么,就听车厢过道口闹起来。河南兵伸出头去,说:敢是俺的战友儿看俺来?他们这一吵,惊动了卧铺车厢的人,上上下下伸出头来,睁着眼问:怎么了?那个结实兵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没啥,没啥。俺们到俺们战友儿这儿来看看卧铺是个啥样子。大家笑起来,又都缩回去。

我问:就买了一张卧铺?河南兵红了脸。结实兵粗声大气地说:俺这位战友儿的娘才有意思来!坐过几回火车儿,就是不知道卧铺是个啥样子,来信问他当了兵可是能坐卧铺儿?俺这位战友儿硬是借了钱买了一张卧铺票儿坐,回去给娘学说。俺们讲沾个光,也来望望,回去也给俺们家里人学说。说到这里,中铺的姑娘扭动了一下。仍旧看书。河南兵赶忙说:你小声儿说话不中?这卧铺里的人净是学文化的,看惊动了。结实兵这才发觉中铺躺着一个姑娘,笑着打了河南兵一拳:你小子坐卧铺儿不说,还守着个姑娘,看美得你!姑娘使劲动了一下。河南兵臊红了脸,说:你不敢乱说!结实兵很高兴地回去了。其他的兵一个一个地来,都很仔细地瞧那个姑娘的背影,倒不像是看卧铺来的。

参观完了,河南兵显得挺累,叹一口气,从挎包里摸出一个果子,递给我说:你吃。我急忙也拿出一个果于说:我有。推让了一会儿,互相拿了对方的果子。有闲没盐地聊了半天,都说睡觉吧。河南兵扯出军大衣,问我:你盖?我说:铺上有毯子。

上了中铺,我看那边的姑娘已不再读书,蜷起身子睡着,瞄了瞄老者,正是香甜的时候。我头冲窗子躺下,后半夜,裹紧了毯子,真有点冷。

大清早,忽然被一声喊叫吓了一跳:这是谁的呀?这么大味儿!我连忙扭头去看。只见那个姑娘半撑着身子,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件大衣的布领子,往外拽着。

车厢的人闻声过来好几个,睁着眼看那姑娘。那老者躺在下铺,立屈着腿说:姑娘家说话好听点儿!半夜看你冷,替你盖了,怎么就脏了你?总比冻着强吧?河南兵从底下冒出来,后脖子也是红的,说:醒啦?大衣是俺的哩看热闹的人都笑起来,散回去。

我下到下铺,只见河南兵叠他的大衣。放在枕头上,又抻,又抹。我笑着说:你的大衣有什么味儿?河南兵也不回头,说:咋会来?许是他们借穿照相?那么一小会儿,不会串味儿来!

我抬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低了头,僵坐在中铺。女子早上没有梳洗大约是最难看的时候。

老者不说话,只用手轻轻拍着膝盖,噘起下嘴唇儿。

我呆不自在,就洗漱去了。回来一看,三个人还在那里。

我问河南兵:你不洗洗?河南兵这才抬起头来:俺不洗了,到了家,痛痛快快用热水洗,娘高兴哩。我说:也不能叫老婆看个累赘相呀。河南后说:哪儿来老婆?我说:当了兵,还不是有姑娘想跟着?河南兵说:咋说哩!俺借钱坐卧铺儿,东西买少了,怕是人家不愿意哩!老者笑着说:将来当了军官,怕啥?河南兵看了看姑娘:军官得有文化哩。

姑娘正慢慢下来,歪着腰提上鞋,拿了手巾、口缸去了。半天回来,低头坐在下铺,不再看书。老者问她到哪儿,她借答话,看了一眼河南兵,又低下头去。河南兵掏出果子让大家吃。我把到手的一个转给姑娘。姑娘接了,却放在手里并不吃。老者扭脸时姑娘说:洗洗吃吧,不脏。姑娘更埋了头,我赶忙把我的刀递过去。姑娘接了,拿在手里慢慢地削。削好,又切成几瓣儿,抬起头,朝大家笑一笑,慢慢地小口儿小口儿吃起来。
1.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2.河南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对于河南兵对年轻姑娘的种种呵护,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与理由(8分)

 

查看答案

梅和瑞珏是《家》中两位重要女性形象,简要概括她们的相同之处。(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