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同学们,在你们求学生涯中,总有某部著作或篇章让你或感动或思考。现在,请你们用动情...

同学们,在你们求学生涯中,总有某部著作或篇章让你或感动或思考。现在,请你们用动情的笔墨将自己当时阅读的心理描述出来。

要求:

(1)侧重心理描写,结合使用抒情或议论。

(2)运用引用修辞和疑问句式。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有一次,老师上课问了我们许多课外知识,比如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的第一部古书是什么?同学们听到问题后,个个目瞪口呆,而我听到后就不假思索的回答了出来,像三月的春风,像小溪的流水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看法及答案得到了老师的好评。那时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心想,多亏了那些课外书哇! 读书不仅能增长我的课外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时间悄然逝去,老师说:“我们学校要举行作文比赛,写得优秀的同学要被评为优秀小作家。”在考试之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心想:一定要打一个漂亮仗,不让父母和老师失望。考试时,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如灵泉涌出来,我仿佛有如神助般完成了那篇临场作文。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举夺得了冠军。“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古人诚不欺我! 【解析】 试题分析:在这次小作文要求中,最重要的整体性的要求是“侧重心理描写,运用引用修辞和疑问句式”。表达方式上结合使用抒情或议论。引用和疑问句式要求不难,平常都有练习。要做到“以眼睛为描写中心”,就一定要处理好个体的差异和整体的共性的关系。很多同学觉得单写眼睛用描写的手法似乎很难,三两句就没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把他写的“眼睛”看作是独一无二的特定的某个个体,他习惯于从“眼睛”的共性上去思考去下笔,笔下流出的是议论抒情乃至说明,就是不是描写了。有些同学就做得很好,比如,他就只去写林黛玉的或项羽的或妈妈的或某个同学的。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注意三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两种修辞手法:排比、设问(或反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坐火车的卧铺,心跳着进了卧铺车厢。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我是中铺,下铺是一个兵,头剃得挺高,冲我笑笑,问:你到哪儿?河南人。对面下铺一位老者听说我去南方,就说:南方还暖和,北边儿眼瞅着冷啦。您瞧这位同志,都用上大衣了。河南兵一笑,说:部队上发了绒衣裤儿,俺回家探亲,先领了大衣。

开车铃声响了。呆了一会儿,又慢慢来了一个挺年轻的姑娘。

那姑娘拉平了声儿说:谁的?别放在人家这里行不行?我把提包放在我对面的中铺上了,于是赶紧提下来,说:对不起,忘了忘了。姑娘借着窗玻璃,理了一下头发,脱掉半高跟儿鞋,上了中铺,打开书包,取出一本儿书,立刻就看进去了。河南兵坐得很直,手捏成拳头放在膝上,脸红红地对我说:学文化哩!

我点起一支烟。姑娘用手挺快地在脸前挥了挥,眉头皱起来,侧身儿向里,仍旧看书。河南兵对我说:你不抽烟不中?我学着他的音儿:中。把烟熄了。

车开了。那老者拉了毯子睡下。河南兵仍旧坐得很直,我正想说什么,就听车厢过道口闹起来。河南兵伸出头去,说:敢是俺的战友儿看俺来?他们这一吵,惊动了卧铺车厢的人,上上下下伸出头来,睁着眼问:怎么了?那个结实兵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没啥,没啥。俺们到俺们战友儿这儿来看看卧铺是个啥样子。大家笑起来,又都缩回去。

我问:就买了一张卧铺?河南兵红了脸。结实兵粗声大气地说:俺这位战友儿的娘才有意思来!坐过几回火车儿,就是不知道卧铺是个啥样子,来信问他当了兵可是能坐卧铺儿?俺这位战友儿硬是借了钱买了一张卧铺票儿坐,回去给娘学说。俺们讲沾个光,也来望望,回去也给俺们家里人学说。说到这里,中铺的姑娘扭动了一下。仍旧看书。河南兵赶忙说:你小声儿说话不中?这卧铺里的人净是学文化的,看惊动了。结实兵这才发觉中铺躺着一个姑娘,笑着打了河南兵一拳:你小子坐卧铺儿不说,还守着个姑娘,看美得你!姑娘使劲动了一下。河南兵臊红了脸,说:你不敢乱说!结实兵很高兴地回去了。其他的兵一个一个地来,都很仔细地瞧那个姑娘的背影,倒不像是看卧铺来的。

参观完了,河南兵显得挺累,叹一口气,从挎包里摸出一个果子,递给我说:你吃。我急忙也拿出一个果于说:我有。推让了一会儿,互相拿了对方的果子。有闲没盐地聊了半天,都说睡觉吧。河南兵扯出军大衣,问我:你盖?我说:铺上有毯子。

上了中铺,我看那边的姑娘已不再读书,蜷起身子睡着,瞄了瞄老者,正是香甜的时候。我头冲窗子躺下,后半夜,裹紧了毯子,真有点冷。

大清早,忽然被一声喊叫吓了一跳:这是谁的呀?这么大味儿!我连忙扭头去看。只见那个姑娘半撑着身子,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件大衣的布领子,往外拽着。

车厢的人闻声过来好几个,睁着眼看那姑娘。那老者躺在下铺,立屈着腿说:姑娘家说话好听点儿!半夜看你冷,替你盖了,怎么就脏了你?总比冻着强吧?河南兵从底下冒出来,后脖子也是红的,说:醒啦?大衣是俺的哩看热闹的人都笑起来,散回去。

我下到下铺,只见河南兵叠他的大衣。放在枕头上,又抻,又抹。我笑着说:你的大衣有什么味儿?河南兵也不回头,说:咋会来?许是他们借穿照相?那么一小会儿,不会串味儿来!

我抬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低了头,僵坐在中铺。女子早上没有梳洗大约是最难看的时候。

老者不说话,只用手轻轻拍着膝盖,噘起下嘴唇儿。

我呆不自在,就洗漱去了。回来一看,三个人还在那里。

我问河南兵:你不洗洗?河南兵这才抬起头来:俺不洗了,到了家,痛痛快快用热水洗,娘高兴哩。我说:也不能叫老婆看个累赘相呀。河南后说:哪儿来老婆?我说:当了兵,还不是有姑娘想跟着?河南兵说:咋说哩!俺借钱坐卧铺儿,东西买少了,怕是人家不愿意哩!老者笑着说:将来当了军官,怕啥?河南兵看了看姑娘:军官得有文化哩。

姑娘正慢慢下来,歪着腰提上鞋,拿了手巾、口缸去了。半天回来,低头坐在下铺,不再看书。老者问她到哪儿,她借答话,看了一眼河南兵,又低下头去。河南兵掏出果子让大家吃。我把到手的一个转给姑娘。姑娘接了,却放在手里并不吃。老者扭脸时姑娘说:洗洗吃吧,不脏。姑娘更埋了头,我赶忙把我的刀递过去。姑娘接了,拿在手里慢慢地削。削好,又切成几瓣儿,抬起头,朝大家笑一笑,慢慢地小口儿小口儿吃起来。
1.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2.河南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对于河南兵对年轻姑娘的种种呵护,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与理由(8分)

 

查看答案

梅和瑞珏是《家》中两位重要女性形象,简要概括她们的相同之处。(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8分)

(1)外物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曹操在《观沧海》中描绘望海初得印象的句子是                  

(3)            ,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4)子曰: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作答。(4分)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文后题目。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极盛,客有出入公主之门者为其地,公主以词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将应举,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力不可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新声之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至吾。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之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乃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宴,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奉新曲,声调哀切,满坐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因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则出现怀中诗卷呈公主。公主既读,惊骇曰:此皆儿时所诵习,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借,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钦瞩。岐王因曰:若京兆府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当为子力致焉。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太平广记·集异记》

注释:为其地:替他铺垫门路,即走后门。解头:乡试第一名为解头,又称解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主以词京兆试官       牒:文书

B.诸伶                 旅:共同

C.公主大               奇:对……感到奇怪

D.因令更衣                 更衣:换衣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九皋为解头           十五城请易璧

B.吾为子画               积土成山,风雨兴

C.子之为乎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一举登第矣。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维才艺出众的一组是(   

性闲音律,妙能琵琶      客有出入公主之门者为其地  

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行       即令独奉新曲,声调哀切,满坐动容

此皆儿时所诵习,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     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

A.        B.        C.       D.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4分)                                                               

(2)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4分)                                                              

(3)维风流蕴借,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钦瞩。(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