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扶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别裁为体亲风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8)仁者必有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杳不知其所之也 浔阳地僻无音乐 扪参历井仰胁息 萧关逢候骑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拄杖无时夜叩门 转益多师为汝师 勇者不必有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是根据诗词的篇名和横线前后句的提示来默写。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默写时要注意一下易错字词:杳、浔、扪、萧、夭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厓门①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

[注]①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②扆(yǐ):屏风。③民彝:人伦。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出按海北                 按:巡行、巡视

B. 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      逆:迎接

C. 予回舟次                次:停留

D. 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割:划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 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 祭祀后,作者伫立岸边,回想当年战事,不禁内心怆然。写眼前水鸟飞鸣,渔歌互答,意在以乐景衬哀情。

D. 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2)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

4.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表达追求涅槃永生的佛教思想

B. “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

C.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D. “安得广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人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质素,而文人亦常在诗作中流露对人伦的真切感受。我国传统将人伦略分为五个层次: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为了更切合实际,可以稍稍改动为:(一)夫妻(二)亲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诗篇,其内容符合此排序的选项是

甲、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南朝•梁•范云诗)

乙、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诗)

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唐•杜甫诗)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阶藓晕青。便是儿时对牀雨,绝怜老大不同听。

雁回杳杳浑无梦,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宋•刘克庄诗)

戊、灯怯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清•汪铃诗

A. 甲丙乙丁戊    B. 丙乙甲丁戊    C. 甲戊丁乙丙    D. 丙丁戊甲乙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有误的一项是

A. 立春一谷雨一惊蛰一清明

B. 立夏一小满一 夏至一小暑

C. 立秋一处署一白露一寒露

D. 立冬一大雪一冬至一大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