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1分),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2)①安闲淸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 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考查学生根据用字把握诗句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释义,结合分析句子运用该词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背景指出运用该词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比如本题的“寒”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理解情感时结合注释中“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来理解“寒”表达的情感。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能力。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 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 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 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 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所以诗中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厓门①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

[注]①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②扆(yǐ):屏风。③民彝:人伦。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出按海北                 按:巡行、巡视

B. 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      逆:迎接

C. 予回舟次                次:停留

D. 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割:划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 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 祭祀后,作者伫立岸边,回想当年战事,不禁内心怆然。写眼前水鸟飞鸣,渔歌互答,意在以乐景衬哀情。

D. 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2)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

4.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表达追求涅槃永生的佛教思想

B. “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

C.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D. “安得广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人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质素,而文人亦常在诗作中流露对人伦的真切感受。我国传统将人伦略分为五个层次: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为了更切合实际,可以稍稍改动为:(一)夫妻(二)亲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诗篇,其内容符合此排序的选项是

甲、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南朝•梁•范云诗)

乙、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诗)

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唐•杜甫诗)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阶藓晕青。便是儿时对牀雨,绝怜老大不同听。

雁回杳杳浑无梦,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宋•刘克庄诗)

戊、灯怯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清•汪铃诗

A. 甲丙乙丁戊    B. 丙乙甲丁戊    C. 甲戊丁乙丙    D. 丙丁戊甲乙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有误的一项是

A. 立春一谷雨一惊蛰一清明

B. 立夏一小满一 夏至一小暑

C. 立秋一处署一白露一寒露

D. 立冬一大雪一冬至一大寒

 

查看答案

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B. 《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C. 《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 《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