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药物。《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A. 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战国扁鹊

B. 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

C.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黄帝内经》

D. 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B. 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C. 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

D. 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疾病就认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 《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 《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 《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1.A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的论点“药食同源”重点强调“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而A中“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把食物和药分开。 2.试题分析:“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发现大黄”,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3.试题分析:原文“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可见选项列举的两个事例“前者是药疗”后者是“食疗”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共享单车从2016年下半年火起来,城市的骑行族多了,怪现象也多了起来。在各地,关于共享单车的被虐新闻层出不穷,牌照被毁、轮胎被扎、车锁被卸,不少人出于千奇百怪的目的折腾着这批自行车。有的市民给单车加上锁,共享秒变私享;有的干脆重新喷漆装上儿童座,据为己有;还有的到地方顺手一扔,把人行道变成了临时停车场……共享的便利尚未实现,共享的烦恼已经成了新的“城市病”。

无论共享单车还是共享汽车,其好处无需赘言:绿色环保、方便出行、均衡路权,作为“互联网+”的朝阳产业,还能促进经济转型与就业。但是,共享经济的实现却需要现实支撑。在硬件设施充足、共享平台完善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或者说共享意识,就是共享经济最重要的基础。只有营造人人共享、人人受益的文明氛围,才能迎来人人共享、人人共赢的未来。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日前,央视网刊文《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这“收获”既无奈又智慧,让人忍俊不禁。请在下面表格中填写恰当的理由(没一点不得超过30字)

收获

理由

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

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

雾霾危害每一个人,无论是什么身份

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

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

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

雾霾让中国人更加了解了这一世界公敌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各填写一个合适的字。

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     ①:夸父说:我追;精卫说:我填;后羿说:我射;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钻;有巢说:我搭;黄帝说:我们怎么搞?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禹说:我还是让;启说:让让让,让你个头啊,也不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鲧说:我堵;禹说:我     ②;盘庚说:我迁;伯夷说:我采;叔齐说:我饿;子牙说:我钓;武王说:我     ③;穆王说:我游;幽王说:我点;褒姒--倾国一笑。干将说:我铸;鲁班说:我锯;专诸说:我砍;荆轲说:我刺;赢政说:没刺着!孙子说:我     ④;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无为;庄子说:自在;公孙龙说:我辩;韩非子说:把这些人给我统统抓起来!所以都没有了!

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破碎的图腾

毕淑敏

风光旖旎。和所有大惊小怪的旅游者一样,我忙着购买珍珠链、夜光螺之类的纪念品。资深的旅游者小D对此不屑一顾,谆谆告诫这些东西多半是假冒伪劣。

手里的“椰妹”难道是假的吗?这分明是两个椰子壳粘起来的,你闻一闻,还有椰茸的清香呢!我把大眼睛的“椰妹”,堵到小D鼻子下。

她躲开了,说,这东西便宜得无以复加,大概是真的,造假的人特别讲究成本。

到了一处景点,身着绚丽民族服装的女店主,殷勤地向我们推销一件牛雕。

它是象骨制的,你看这刀工,多么细腻!你看这造型,多么生动……女店主说。

我被牛雕古朴的形象吸引,刚要掏钱,想起小D的忠告,觑了它一眼,果然在冷笑。

这若真是象骨制的,只怕你要进监牢。谁不知大象是国家保护动物!小D冷冷地说。

还是这位大姐识货啊。女店主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态。不过,它虽不是象骨,却是牛骨的。都是骨头嘛,又不是做药酒,没那个那么认真。她笑盈盈地解释。我抚摸着牛雕温凉而润泽的背脊,看着牛雕诚恳而略带悲哀的眼睛,满心喜爱。

见多识广的小D还不放心,问,这真是骨雕啊?

女店主有些恼火了,说,你这个客人啊,怎么这样不相信人,不是真骨雕,能有这个分量?你掂一掂,压得手腕子疼!再说啦,这是什么?这是牛啊!牛是什么?牛是我们民族的图腾,图腾你们懂吗?很神圣的东西,哪里敢造假?就是造,也是别的民族的人干的,我们是不敢的。

面对铁一般的逻辑,我们自惭形秽,哑口无言。我买了牛雕,一路珍爱地用手托着,不时把玩,到了宿营地。晚上,小D紧盯着图腾牛说,我总觉得这像一个骗局。

我说,真做假时假亦真。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既来之则安之,免得晦气。再说,这是图腾啊!

小D说,图腾怎么啦?也不是防伪标志。我倒是要把它摔开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它显得这样重!

我大惊,说,可使不得!再说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破坏他人财产。

小D说,摔坏了,我赔你钱。

我说,我不要钱。我要图腾。

小D说,那我赔你图腾就是了。我已在其他商店看到了一模一样的骨雕。

小D说罢,不待我反应过来,高高举起了牛雕,砸向地面。

随着暗哑的闷响,牛雕扑向地毯,又嘭地弹起,叽里咕噜地滚进床下。我心痛万分地将它从犄角旮旯处搜索出来,举在手里仔细端详,竟是毫发未损,一双铃铛般的牛眼,熠熠有神,愤怒地盯着我们。

我说,真金不怕火炼,真骨不怕摔打。

小D夺过牛雕,默不作声跨出房门。

不知她到底要做什么,我紧紧追到大堂。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映着我们摸糊的身影。小D二话不说,又一次高高地举起了牛雕。

啪!

牛雕猛掷地面,訇然破碎,炸裂的断片四处迸溅,尖锐地呼啸着,象无数横飞的小刀。

我恼怒地大叫,简直是打砸抢!别说是骨的,纵是纲的,也禁不住你这样破坏性的试验啊。

小D拣起一块碎屑,平静地说,仔细瞅瞅吧,你高抬了它的身份。

我抢过碎屑。先是闻到了一股腐败的气味,接着感到它橡皮般的质地柔软。定睛一看,才知是一块淤泥。这条传神的图腾牛,是以塑料制成外壳。内囊充填污泥。算它坚实,在铺了地毯的室内,经受住了第一次考验。谁想小D穷追不舍,终使它显了原形。

看我怅然不语,小D说,这么喜爱赝品啊?我赔你钱,你还可再买。说着掏包。

我说,不要你赔。我只是在想,它到底是谁制造的?

小D说,那有什么追究的意义?我说,不!不一样。因为牛是一个民族的图腾。小D皱着眉头说,图腾又怎么样?假的就是假的,这就是一切,没有什么不同。

我说,一个民族,要是连自己的图腾都造了假来赚钱,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更宝贵的东西值得珍惜呢?我宁可相信是另外民族的人造了假,骗了老板娘,她不知情,才转卖给我们。她是无辜的。

1.文中的小D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在小D摔牛雕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哪些心理变化?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旅游者一般都喜欢购物,资深的旅游者小D对此不屑一顾,而且不断地阻止“我”买珍珠链、夜光螺之类的纪念品。

B. 当“我”把大眼睛的“椰妹”堵到小D鼻子下时,她从造假的成本这一角度进行推测,判断出这个东西可能是真的。

C. “我”之所以会相信女店主的话,是因为她穿着民族服装,而且态度殷勤,又敢于承认手里的牛雕不是象骨的。

D. 小D总觉得那个牛雕是假的,但又不能从女店主的话里找到漏洞,于是决定打破牛雕,最终解开了真相。

E. 文章以牛雕为线索将整个内容连缀在一起,情节曲折,起伏跌宕,人物个性鲜明,充满神秘的色彩。

 

查看答案

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王羲之)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苏轼)

(4)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拟行路难》鲍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