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登上岳麓山,极目远眺山下云雾朦胧...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登上岳麓山,极目远眺山下云雾朦胧的景致,感受清风拂面的畅快,真让人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B. 龙应台的文章以温润的锋芒、平民化的说理姿态著称,看似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大有深意。

C. 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注重“内容为王“,要用大快人心的话语方式和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D. 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足球缺少关注,收入与男足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E. 从巴黎圣日耳曼转会至曼联后,伊布拉西诺维奇凭借自己的优异表现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球队的新精神领袖。

 

AC 【解析】试题分析:A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使用对象不当。B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此处符合语境。C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对象误用,这里可用“喜闻乐见”(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D判若云泥,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比喻差别极大,用在此处合适。E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此处使用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心,需要被激活

一一访《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康震、蒙曼

2月7日,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人们如潮的关注中落幕。睽违一年,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火爆春节荧屏。

记者:有网友给节目留言:“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高冷的文化节目让电视节目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曾经以为,诗词已远离,没想到,它一直与我价相伴。

康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如果你在3000平方米的演播现场,会感到更震撼。节目第二季与第一季相比,加入了《诗经》、毛泽东诗词等内容,设置了“飞花令”这一环节,使比赛更激烈,更具观赏性。

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古典诗词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拥趸。中国古典诗词始终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情感的重要角色,我们曾一度忽略它,但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读诗、品诗帮助我们这些忙碌的当代人寻找穿越古代经典的准确定位,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归宿。

诗词大会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无可限量的审美潜力,你有多少情感要表达,有多少思想要表现,我们的语言文字就有多少美学潜质供你发掘,这就是经典历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蒙曼: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需要被激活。有了去年节日的预热,今年的火爆,我觉得理所应当。

诗心不死,诗情犹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明丽的色彩,顿挫的节奏!温暖的情怀,这就是诗词的美。当我们享受着美,享受着来自《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浸润的时候,我们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实用类文本阅读 诗心,需要被激活阅读答案。“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走近诗词深处,与一个个诗人对话,在诗词意境中。感受着辞藻之美,心境之美,唤醒心底最温暖的记忆,应当成为现代人可以亲近的生活方式。

记者:“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通过诗词大会,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最普通的诗词热爱者:农民白茹云、快递员曹中希、乡村医生、支教教师……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在舞台上,讲述他们的诗意人生。和选手接触过程中,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蒙更:节目之所以叫《中国诗词大会》,说明答题、夺冠并不是主要的,迫求的是以诗会友的精神传统,是诗意盎然的生活情趣。

第一场出现的小学教师刘泽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刘老师是农村孩子,家境不好,小时候家中仅有的一本书是毛主席的诗词集,这就成了他的文学启策书,也让他爱上了诗词这种文学形式。高中毕业后, 刘老师没有考上大学,就到建筑工地打工养家。但他是个特殊的农民工,每天早晨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背诵唐诗宋词。从背诵到创作,刘老师的才华被县里领导发现,要给他安排一个秘书之类的职位。但刘老师坚持要做一名小学教师,带着孩子们继续读诗。在困境中,他不曾忘记自己的精神追求,同时还努力点燃别人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诗意人生。

记者:“为什么要背诗?我是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实用类文本阅读 诗心,需要被激活实用类文本阅读 诗心,需要被激活。”叶嘉莹先生曾经这样说。但在紧张的生活之中,人们常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诵诗;而孩子们在课堂中却因学习压力,无休止地背诵、答题,失去了感知诗词之美的耐性。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当下如何被唤醒?

蒙更:每个人和诗结缘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小时候因为读唐诗故事喜欢上中国诗词,我喜欢把诗文和它背后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所以我现在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也可以经由更多的方式亲近传统文化,还可以和更多的同好交流。我们的诗词大会是一个例子,前两年“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引发几十万跟帖也是一个例子。

 

诗歌,不长。在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利用零星时间读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余暇的片刻,你拿起一篇五言绝句,仅仅20个字,就会把你带入一个不同的情境中,让你沉静下来,感受你和古人之间生命状态的沟通,体悟那份触动和暖意。

所以,我理解的诗教,不是简单的背诗,而是体悟诗中的美,因此产生爱惜美的欲望,这就是善。由美育导向德育,从一个敏感的人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诗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康震: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具中国特色。说是古典,其实并不古,因为诗词形式在信息时代并不过时,无论是微信微薄,还是各大网站,都可以看到古典诗词的元素,它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典之古常常为今日之大用,这个大用就是涵养民族气质,孕育民族品格,培育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人们需要经典,也需要对经典的阐释。经历了上千年时空转换,后来者很难凭借现代汉语穿越时空感受古典美的全部魅力。这就需要经典的阐释者拨开重重迷雾,为我们展现经典丛林的深层景观。这是一个普及、传播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家庭、民间共同推动,形成合力.使中国诗词教育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选自《光明日报》记者:靳晓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诗心,需要被激活”的原因阐述的一项是 ( )

A. 虽然古典诗词一直存在,但生活紧张忙碌的当代人曾一度忽略了它的存在。

B. 诗心不死,诗情犹在。只有懂得享受中国诗词的美,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C. 品读中国经典诗词有助于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进而拥有诗意人生。

D. 古典诗词历经千年,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的拥趸。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康震认为,令人震撼的演播现场、新内容的补充和新环节的设汁,使得第二季比赛更成功。可见,节目的形式很重要。

B. 在访谈中,嘉宾多次巧妙引用诗词.这既符合访谈话题内容,又充分地表现了他们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C.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已火爆春节荧屏,而记者却引用网友留言称其为“高冷的文化节目”.记者这样表达明显不妥。

D. 康震站在民族的高度,认为古典诗词在涵养气质、孕育品格、培养精神和展现风貌方而有大用,委婉地否定了蒙曼关于美育和德育的说法。

E. 本访谈围绕“诗心”,就“为什么需要被激活”和“如何被激活”等问题从容展开,清晰连贯,是一次成功的访谈。

3.点评嘉宾认为当下该如何去努力激活诗心,唤醒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请概括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张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旬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动儿啊!”说这话时,售票员姑娘连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话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姑娘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姑娘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姑娘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蛆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蛆拙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千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小姐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筒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按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子,和她计较什么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转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小说设计了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等人物,充分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在短小的篇幅里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B. 小说段落短小,这种写法不仅可使叙事节奏加快,而且有利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描写需要。

C. “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可是“我”自己也说出了不冷静不得体的最后一句话,并因此而受了伤,说明“我”也是个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人。

D. 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文字间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担忧。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自觉地思考原因和反思自我。

2.小说中“我”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余一句话”是指什么样的话?请简要说说出现“多余一句话”的原因。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盖竹柏影也。”

(2)《诗经·氓》中,用禽鸟作比,劝说女子不要沉溺爱情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 ”。

(3)韩愈在《师说》中把士大夫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了对比,然后指明导致的后果并批评这种做法。指明并批评的两句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二十余岁以门荫入仕,但应试进士不第,仅任过主簿、知县等职。②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③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开头四句描写春草嫩绿无边、春意蓬勃,只是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B. “窣地春袍”描写宦游少年身着拂地的青色官服,不言“青袍”而言“春袍”,更让读者联想到少年的风华正茂、前程美好。

C. “堪怨王孙”是谁存怨呢?词人没有明言,既可能是王孙自怨,也可能是运用拟人手法,草在怨。

D. “翠色和烟老”写词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

E. “嫩色宜相照”与“翠色和烟老”遥遥相对,明写草色,暗寓人生遭际,情郁于中。词人构思巧妙,词意隽永。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甍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进士,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历三司户部判官,为京东转运使,为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站、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B.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C.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沦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D.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包拯,名拯,字希仁。他的名与字关系密切,协同表意,寄托着父辈希望他追求仁,以仁救治天下的美好愿望。

B. “举、除、迁”都是指授予官职;“出”是指出京到外地做地方官,“入”是指地方官员回朝中任职。

C. “龟鉴”.即“龟镜”。龟可以占卜吉凶,镜可以辨别美丑,所以“龟鉴”用来比喻借鉴前事。

D. 礼部对内掌管国家庆典活动,主管教育、主持科举考试;对外主要负责外交,负责接待外国使节或者出 使国外等事项,礼部侍郎,就是礼部副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包拯孝顺父母。由于父母年老,他考中进士后,没有离家上任,父母去世很久后,才接受朝廷的任命。

B. 包拯执法明敏。在任天长县令时,他让被人偷割了牛舌的主人擅杀耕牛,引得小偷告状,破获了案件。

C. 包拯仁厚爱民,不畏权贵。他奏请朝廷。免除了百姓因河桥竹索而需交纳的巨额赋税;后来,对侵犯民利、阻塞河道的宦官权贵的园榭,包拯全数拆除。

D. 包拯严于律己。他书写了唐魏郑公的三条奏疏,放在自己座位右侧作为借鉴,以此来激励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人之说,凡七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