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大...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①大栌榄树为什么会消失?②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发芽。③如果被证实,则会被接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谈的是大栌榄树消失的原因,①处后面是问号,且下文都是在分析大栌榄树消失的原因,据此可推断出此处应填“大栌榄树为什么会消失”一类内容。②处根据下文“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可推知此处应填“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发芽”一类的内容。③处上文说这个假说需要得到验证,下文为“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显然横线处需要填的就是如果被证实就会怎么样,如“如果被证实,则会被接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国历来就有在清明节前后植树的传统,全民义务植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大家都树立生态文明的共识。

B. 万象农业博览园游人如潮,开园半个月,门票收入超过360多万元,带动周边交通和餐饮业的发展。

C. 感知汉文化实践课程以汉中概览、两汉三国、真美汉中、汉服汉礼、天汉茶香、民居汉韵六个单元组成,供学生自由选择组合。

D. 朋友圈呈现的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自己价值观的诠释,要不要把自己的努力分享到朋友圈,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为公职人员,言行都代表着政府,不仅在平时要谨言慎行,在网络更应该危言危行

②除了馒头配白开水,老李三个月来不识肉滋味,今日结束了户外工作,终于能尝鼎一脔

③中国柔道选手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令对手不寒而栗。

④和许多收藏家一样,叶盛将个人的收藏品全部公诸同好,并将其研究方法教授给学生。

⑤李白的《将进酒》,气势豪迈,盛情奔放,语言有气势,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⑥如今越来越多的司机在通过斑马线前会自觉减速或停下来。开车礼让行人,已蔚然成风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是“            ”,而当世人却耻学于师。他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为时已久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一句,作者从人到月、从古到今高度概括了万事难以圆满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小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此时陆淳在南郑担任军务。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

B. “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贼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

C. “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 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攀龙,字于鳞,历城人。九岁而孤,家贫,自奋于学。稍长为诸生,与友人许邦才、殷士儋学为诗歌。已,益厌训诂学,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举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稍迁顺德知府,有善政。上官交荐,擢陕西提学副使。乡人殷学为巡抚,檄令属文,攀龙怫然曰:“文可檄致邪?”拒不应。会其地数震,攀龙心悸,念母思归,遂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何景明例,特予告归。予告者,例得再起。   

攀龙既归,构白雪楼,名日益高。宾客造门,率谢不见,大吏至,亦然,以是得简傲声。独故交殷、许辈过从靡间。时徐中行亦家居,坐客恒满,二人闻之,交相得也。归田将十年,隆庆改元,荐起浙江副使,改参政,擢河南按察使。攀龙至是摧亢为和,宾客亦稍稍进。无何,奔母丧归,哀毁得疾,疾少间,一日心痛卒。   

攀龙之始官刑曹也,与濮州李先芳、临清谢榛、孝丰吴维岳辈倡诗社。王世贞初释褐,先芳引入社,遂与攀龙定交。明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摈先芳、维岳不与,已而榛亦被摈,攀龙遂为之魁。其持论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诸子翕然和之,非是,则诋为宋学。攀龙才思劲鸷,名最高,独心重世贞,天下亦并称王、李。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何、李、王、李。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好之者推为一代宗匠,亦多受世抉摘云。自号沧溟。

(《明史·李攀龙传》)

注①何景明,明代“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后官复原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

B. 明/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

C. 明/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

D. 明/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已经在太学里学习的生员。

B. “予告”,古代官吏休假制度。官吏休假称“告”,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高,允许带职休假。一般不得归家,居官不视事。

C. “释谒”,褐为粗布衣服,释谒指脱去平民衣服,进行官府任职。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

D. “乐府”是秦代以来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扩大乐府规模,从民间搜集大量民歌,后人称汉乐府。乐府也成为诗体名称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攀龙出身贫寒,勤奋好学,每天阅读古书,时人看作狂生,最终成绩斐然,被推举为一代宗匠,文章为世人所推崇认可。

B. 因居官之地发生地震,思念家人,李攀龙要求请病假回乡。朝廷因其政绩突出,破例特许他带职请假,回来后依然起用。

C. 李攀龙性情疏放傲慢,为官不屈从权贵,归田后谢绝慕名而至者,也不与权贵往来。然创作上也自视甚高,党同代异。

D. 李攀龙与王世贞等人结为诗社,世称“七子”。然才高气盛,互相夸耀,认为当世无人能比,在当时颇负盛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人殷学为巡抚,檄令属文,攀龙怫然曰:“文可檄致邪?”拒不应。

(2)宾客造门,率谢不见,大吏至,亦然,以是得简傲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