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军事天地》...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军事天地》推出“深度军情”版块以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复杂军事战略环境。

B.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 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D.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本题B项,两面对一面的,前半句“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两面,而后半句“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说的是一面。应改为“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故选B。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 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 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 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 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隶书是秦朝通行的主要字体它把楷书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便象形程度大为降低。

B. 查尔斯·狄更斯是享誉世界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之一。

C. 雨果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D.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将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寥廓  游说  丰姿  蓊蓊郁郁

B. 峥嵘  弄堂  落寞  挥斥方遒

C. 碟血  袅娜  冶游  偃苗助长

D. 箜篌  宛然  彷徨  周公吐哺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bō)  (lìn)  (yì)  争流(gě)

B. (pǐ)    (mǐ)    (xùn)   妄自(fěi)

C. (zhù)   (yī)     (zè)   长歌(dāng)

D. (xìng)  (chuán)  脉脉(mò)  不驯(ào)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

阿庆基造反

[芬兰]本蒂·韩佩

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正是为了

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

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多久,越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

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队伍过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他还是平静下,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

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

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

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

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

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也许世界上从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

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

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意在表明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

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阿庆基老人,使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E.作者没有用更多笔墨正面去写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这就使得阿庆基老人的被捕情节更加突出,有力地彰显主题。

2.小说前后两次写道这条板凳看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阿庆基的心理活动,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4.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义?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晨 雨

杜 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