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 1952年,王忠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

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碰巧国家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人脑就像豆腐一样,很软,一捏就坏了。里面集中了人体20%的血液,神经纤维比头发丝还细,线路非常复杂。”王忠诚上大学时解剖课曾考满分,可学习脑神经外科还是明显感到有难度。“大脑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神经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往往有生命危险。”

那时,学习科研条件艰苦。王忠诚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他们只能靠着少得可怜的翻译材料进行摸索。一年后,王忠诚首次为脑部肿瘤患者实施手术,获得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当时,中国能初部掌握的脑部疾病诊断办法是气体造影,这种方法有2%~3%的危险性,且病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头疼欲裂。此时,国外已有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危险性降至0.1%~0.3%,病人基本感受不到痛苦。

为此,整整一个夏天,王忠诚和同伴泡在医院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反复在尸体上进行研究和试验,终于自主成功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

然而,由于那时隔离防护措施较差,王忠诚长期几乎是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中,他的白血球数降至3000多,不及正常人的一半。为此,他特别怕感冒发烧,曾先后八次患肺炎,两次险些丧命。可他说:“豁出去了!外国人能做,我们也一定要想办法研究出来。”自此,数不清的病人受益。

2001年9月16日,在悉尼召开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12次国际大会”上,王忠诚被授予“最高荣誉奖章”。

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面对脑部造影和手术台,会不会觉得乏味?王忠诚说:“人的情况太复杂,每个病例都不一样,都是全新的挑战。每天都在进步。”

20世纪80年代,CT技术、显微手术等引进中国,王忠诚的神经外科医疗技术也日臻完善。他曾是世界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以为多写了一个零,王忠诚也因此被誉为“万颅之魂”。

王忠诚又试着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在这里“动刀子”,被称作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在医学攻关的道路上,王忠诚循序渐进,终于突破了这个禁区。1995年11月,他在悉尼召开的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作了题为《脑干肿瘤250例》的学术报告,震惊了世界同行。至今,他已做了60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之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所谓‘好医生’,不是不犯错,而是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尽可能少犯错。”尽管手术死亡率已经是全世界最低,但王忠诚仍然说,人的实际情况太复杂,每个案例都不尽相同,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即使非常小心有时也难免出错。所以,他总是告诫学生,“下诊断永远别说百分之百。”

“病人也对我们的成长做出很大贡献。”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次手术后,王忠诚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康复病人情况。他说:“我们不但要把人救活,还要让他能活蹦乱跳才行。”

他还强调,对于医生而言,一重技术,二重品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术也发挥不出来。”

相关链接

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1月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②经多年临床实践和对已有理论的不断完善,王忠诚于1965年出版了《脑血管造影术》。这本专著被视为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标志,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大脑的特点和作用,又以王忠诚上大学时满分的成绩作衬托,突出了学习脑外科的难度。

B. 气体造影诊断脑部疾病的高风险和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促使王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同伴不畏艰难地进行研究和实验。

C. 文本以王忠诚院士在国际上获得的巨大声誉和崇高荣誉,从正面表现出他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D. 文本在叙述王忠诚向手术禁区“脑干”进行探索时,用“循序渐进”一词,体现了他在突破这个禁区时严谨的科学态度。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 王忠诚在研究脑血管造影技术时,整整一个夏天都待在研究室内,几乎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中,这体现了他的专注忘我和无私奉献。

B. 王忠诚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手术台上,经历过各种复杂手术,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他已做了60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最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C. 王忠诚是一个兼顾实践和理论的医学专家,他做过的手术不计其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又参与医学研讨,著书立说。

D. 王东城的《脑血管造影术》不仅缩小了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E. 本文在叙述王忠诚在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时,有详有略,各有侧重,既丰富了传主的形象,又突出了他的一些重大贡献。

3.结合文本中王忠诚的成长经历,分析成为一个“好医生”的条件。

 

1.A 2.BD 3.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掌握先进的医学技术,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从王忠诚“白天上班, 晚上学习”“终于自主成功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又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可看出。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大脑的特点和作用”错误,根据原文内容来看,“人脑就像豆腐一样”运用了比喻,这是说明大脑的特点,“大脑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神经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往往有生命危险”是说明大脑的作用,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因此A项错误。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然后再浏览选项,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仔细分析,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最后确定选项。 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本的综合考查。B项“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错误,原文是“他曾是世界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D项“对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错误,原文是“这本专著被视为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标志”。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文本内容考虑。如抓住“学习科研条件艰苦。王忠诚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反复在尸体上进行研究和试验,终于自主成功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王忠诚又试着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等内容总结概括,意思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查看答案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以“共享”理念风靡全国各大城市,这种用车模式便捷、绿色、健康。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停放随意的混乱、无视安全的骑行,以及租金退换不及时、单车定位不精准等。这引起人们对“共享”的诸多议论,你对“共享”有怎样的思考呢?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从后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一位初学汉语的外国朋友有兴趣了解汉字,请写一段文字向他介绍汉字的特点。

要求:内容明确具体,语言简洁。

②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学生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班级将组织“中学生微信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的辩论赛,请你以正方或反方辩手的身份,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乡村: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雷雁抒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④权力和商品造就了城市。古老的城市控制和剥夺着乡村,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只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乡村喂养着城市。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就是教育农村人离开农村,然后用权力和金钱来控制农村。

  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中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所谓“世外桃源”,只是都市受伤者的幻觉和梦呓。农村依然清静而贫苦,美丽却落后。他们远在都市的子女,西装革履、粉面彩裙,记忆里只是星星点点的乡情和偶尔由芭蕉暮雨生发出的淡淡乡愁。

  ⑥没有谁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充满想象和幽默的乡村版文学,也只在口头上流传,随风起落;充满真诚和情感的乡村版歌谣,偶尔为都市人采集,一唱竟成明星。

  ⑦广大的乡村,散乱的乡村,到处都闪烁着星星点点金沙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把落后变为先进,把贫困变为富庶;卫生与文明将取代肮脏与粗野。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

  ⑧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让我们的子孙永远失去了印证唐诗宋词意境的物证,使我们民族丰富的人文想象只留下冷冰冰的经济。

⑨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在第①段中通过选取乡村的“拱桥”、“溪流”、“杏花”“荠菜”等富有典型性的物象,描绘出一幅优美、温馨的田园图景。

B. 第②段笔锋一转,引用诗文反映农村生活的悲苦与劳作的艰辛,既与第①段美丽恬适相映衬,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C. 文章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通过赞美传统乡村留给人的美好印象,来表达自己对现代乡村异化的悲哀。

D. 第⑦段结尾处“反哺”在文中的意思是发达的城市回报乡村,犹如长大的孩子奉养父母。

E. 全文结尾处用“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来表达作者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点明文章主旨。

2.作者说“乡村喂养着城市”有哪些表现?请分点概括。

3.第⑧段中作者如何表现“杞忧”的,请结合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理解“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取材于《旧唐书》)

注:①问遗:慰劳馈赠          ②竖:家童,童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穆宗政                 僻:荒僻

B. 公权忠言益             匡:纠正

C. 时丁、袁五学士皆继     属:接连

D. 如故                 縢:绳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佛寺见卿笔迹         乃令公权题殿壁

B. 此浣濯三矣             不得公权手笔

C. 卿言事有诤臣风采       谏议知制诰

D. 勋戚家碑板             多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

   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 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

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

C. 帝独讽公权两句

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

D. 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

B. 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

C. 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

D. 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