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虽然天空没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虽然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泰戈尔)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至少努力过 至少努力过,这样就已足够了。 ——题记 说起《骆驼祥子》,大家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个形象吧: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宽宽的肩膀,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以及脸上永远不变的笑容。这就是《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 祥子来自农村,来到北京后,选择了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车老板的盘剥。他一次又一次的计划着,但梦想终究敌不过现实,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他与命运的抗争终以惨败告终。 看完这个故事的同学必都有很多感触,或是那个社会太残酷了,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压榨着老实、坚忍,如同骆驼一样的人,使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自甘坠落。或是为祥子凄惨的结局打抱不平,好人为什么不能有好报?或是为什么祥子不能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了,或许他就能有另一个人生,有另一个结局。或是祥子太无能了,这些挫折算得了什么,如果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一定不会轻言放弃等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祥子如果是一个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人,一定希望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成功,看到他年轻时的热血沸腾,看到他有过一个梦想,看到他为这个梦想努力过、奋斗过、快乐过!这是每个人的共性。 看这个故事之前,我一直是一个注重结果的人,情绪受结果波动,我在乎分数,也只在乎分数,我只会临时抱佛脚,但成绩依旧是可喜的。但那次月考后,我彻底失败了,由全班前几名退到前几十名。从天堂掉入地狱说的就是我那时的感受吧。说实话,我对那次考试是挺有信心的,但结果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不敢相信,但又不敢不相信那确是我的成绩,我的分数,我的结果。不过,看完那个故事的我已蜕变成一个全新的我,我开始享受过程,享受努力,并享受着成长! 至少,努力过,这样就足够了。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阐释:虽然天空没有留下鸟飞过的痕迹,但鸟儿已经在空中飞过(亦即做过、努力过),尽管它的行为不为人知,不为人闻,不为人见。 参考立意角度: ①既然努力过,何需留痕;贵在用心做,何需留名; ②为低调做事(实干、默默奉献、淡泊名利)者点赞; ③努力做好自己(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无怨无悔; ④只要努力(付出)过,不必计较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过; ⑤一味(过于)追求结果(痕迹、名利),就会丧失自己 点睛:这篇作文材料是泰戈尔的一句名言,重点是考查考生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和感悟。理解和感悟要阳光,要积极向上。如:生活,也许就象泰戈尔说的: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做人不必太在乎实际的东西,不要过分的把自己置于别人的眼神之下,即使别人不知道又怎样?只要自己努力过,奋斗过,那么也就无悔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谁是最可怜的人

刘再复

①想想中国历史的沧桑起落,看到一些大人物的升降浮沉,便冒出一个问题自问自答。问的是:“谁是最可怜的人?”答的是:“孔夫子。”

②被权势者抬的时候、捧的时候已经“可怜得很”,更不用说被打、被骂、被声讨的时候。

③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倒霉的是孔夫子。因为拿他做文化革命运动的靶子,就把他判定为“孔家店”总头目、吃人文化的总代表。

④仅着眼于“五四”,说孔夫子是“最倒霉的人”恐怕没有错,但是如果着眼于整个20世纪乃至今天,则应当用一个更准确的概念,这就是“最可怜的人”。我所定义“最可怜的人”,是任意被揉捏的人。更具体地说,是被任意宰割、定性、编排、驱使的人。不错,最可怜的人并非被打倒、被打败的人,而是像面团一样被任意揉捏的人。孔夫子正是这样的人,时而被捧杀,时而被扼杀,时而被追杀。

⑤孔夫子的角色被一再揉捏、一再变形之后,其“功能”也变幻无穷。鲁迅点破的功能是“敲门砖”,不读孔子的书,怎可进身举人进士状元宰相?但鲁迅看到的是孔子当圣人时的功能,未见到他倒霉而被定为罪人时的功能。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从“至圣先师”变成“反面教员”,其功能也是反面的。谁把孔子批得最狠,谁才是最坚定忠诚的革命战士。

⑥“文革”后期,孔夫子被打到了谷底,真正是被批倒批臭了。没想到三十年后,孔夫子又是一条好汉,孔老二又变成了孔老大和孔老爷子。他再次成为“摩登圣人”鲁迅语。这一回,孔夫子是真摩登,他为现代技术、现代手段所揉捏。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从里到外,轰轰烈烈。这回则是捧上了天。

⑦孔子被揉捏,首先是权势者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或捧或压或打或拉,但大众与知识人也有责任。什么是大众?大众就是今天需要你的时候,把你捧为偶像,不需要你的时候,则把你踩在脚下,一切均以现时利益为转移。既然以利益为准则,那么对于孔夫子,或供奉,或消费,或叩头,或玩玩,全都无关紧要,有用就好。而大众中的精英,一部分知识人,对孔子并无诚心,名为追随孔子,实则追求功名。鲁迅说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利用即“吃教”,对孔子也是食欲大于敬意。都是用口,讲孔子和吃孔子界限常常分不清楚。总之,孔子虽然重新摩登起来,却仍然很可怜:八十年前五四运动时,他被视为“吃人”文化的总代表,现在变成“被吃”文化的总代表。

⑧说了这么多,不是说孔子有问题,而是说对待孔子有问题,孔子确实是个巨大的思想存在,确实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精神坐标,确实值得我们充分尊重、敬重。但是,二十世纪以来,问题恰恰出在不是真尊敬、真敬重,或者说,恰恰是不给孔子应有的尊严。不管是对待孔子还是对待其他大思想家,第一态度应当是尊重,然后才去理解。在此前提下,再进入思想体系的内里,把握其深层内涵,这样倒可以还原一个可敬的孔子形象。

⑨但愿孔夫子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会好一些。

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2.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3.结合上文,具体阐释最后一段作者的“愿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1)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2)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3)“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4)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5)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完成了。

(6)“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7)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沉思,第二幅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刺痛。

(8)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辜受害。没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对方还以怨报德,太可恨了。

(9)这世界疯了,连小孩都干这种勾当。凯莉气愤地说:“不就杜米斯吗?我偏偏就是要过去把她找出来,蒙娜丽莎,没想到连微笑都是假的。”

(10)杜米斯的管理者是个英国人,名叫普雷第,听了凯莉的投诉后,先是一阵惊愕,接着便对身边的人说,把蒙娜丽莎叫过来,太不像话了。

(11)可是,蒙娜丽莎没有来,有人向普雷第报告,蒙娜丽莎宁愿不吃饭,死死抓着宿营广场的栏杆不肯过来,手都快打断了。凯莉彻底被激怒了,她对普雷第说,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的事。

(12)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

(13)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还好普雷第,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

(14)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民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孤单。

(15)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

                                             (本文有删改)

1.凯莉对蒙娜丽莎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小说描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8)段为什么要插入报纸报道的内容?

3.赏析文章第(12)段划线句。

4.小说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题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② 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____________,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⑥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⑦ 大直若屈,______________,大辩若讷。                       (《老子》)

_________,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望淮山

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注】三径: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1)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吏士男女,无不号慕。又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未到而仁                  奄:讨伐

B.又千里步涉,人马            罢:疲劳

C.乘油船袭中洲                  别:另外

D.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愤激        恚:发怒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外示虚弱,以诱致仁”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仁欲以兵袭取州上

B.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

C.以逸待劳

D.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4分)

(2)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4分)

4.面对曹仁大军来犯,朱桓如何分析己方优势鼓励将士?请简要概括。(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