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 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 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 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 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 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了民间。

D. 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 唐代在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 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 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

 

1.C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C. 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扩大范围。“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中宫廷”错误,文中有“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可以判断出随后的茶书、茶人的世界应该扩大到整个社会。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中宫廷”错误,文中有“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可以判断出随后的茶书、茶人的世界应该扩大到整个社会。 2.试题分析:胡乱联系。“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错误,原文说“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意思是因为中国的茶道长期无人提及,造成一些人认为茶道就是日本的而不是中国的错误观念。 3.试题分析:延伸过度。“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错误,原文的意思是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主要因为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而不是因为制茶技术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资深心理测评师,在搞线上测试活动,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测试心理问题,让测试者心中洒满积极的阳光。他认为,调整心理到最佳的途径有如下三条:学习更好的接纳自己、理解并欣赏他人、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

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你认为哪一条是心理调整的最佳途径?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离开材料和含义和范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每处不超过15字,不得出现数字。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6年五年间我国在初、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变化比较明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国在初、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一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个字。

“意”即思想,它是客观现实反映于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只存在于人脑之中,必须   。所以,“意”的文字形体由“心”和“音”两部分组成,由此可知人们寄希望于通过语言来了解思想。在思想和语言之间,   ,语言是思想得以交流的工具,二者理论上是统一的。但是,语言   ,难怪早在2500年前,孔子便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感叹。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未经打磨的零件、未经梳理的材料、未经提炼的矿石,堆起来,很省事,    那不是成品    不能成精品。以事喻文,    同样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文章深入浅出要靠苦心经营,以求用明快、简洁、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    写深入浅出的文章是苦活累活,是倾其全力也未必能干好的活。    ,我们    不下工夫,或东抄西摘,或生吞活剥,深入浅出,难乎其难。

 

A

但是

而且

/

然而

因此

B

/

更是

但是

可是

C

因为

所以

却是

因此

然而

/

D

也是

所以

但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政府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态红线观念,创建天蓝地绿的美好家园。

B. 晋商对晋剧的发展功不可没,他们怀着深挚的乡土情结,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晋剧发展构建平台,使晋剧艺术一步步走向成熟。

C. 为规范未成年人骑共享单车上路的危险行为,有关部门和企业将推出一系列措施,如不在未成年人较多的场所投放共享单车等。

D. “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